基于乡土材料的园本课程游戏化初探 别让家庭教育成为孩子发展的“短板” “学讲方式”下语文课堂的变化
微课堂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94期 总第5108期 2015年09月15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94期  下一期
“学讲方式”下语文课堂的变化
来源:邳州市岔河镇中心小学 作者:邹园园 发布日期:2015-09-17 11:21:10

    “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方式”(下称“学讲方式”)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作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以“学进去”“讲出来”作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导向和学习目标达成的基本要求的课堂教学方式。
    推行学讲计划符合语文教学的本质,它使学生学习变得更加主动、有趣、活泼,使教学活动更有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使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变得更有成效、更具教育和生活的意义,实现教育本质的回归。
    “叮铃铃”上课铃声响起。我忐忑地走进五(2)班教室,这是本学期我的第一节公开课,也是徐州市推行“学讲计划”以来,我校第一节关于“学讲课堂”的初试课。虽然课前我作了细致的备课,但在课堂上会出现什么状况,我心里一点底也没有。
    这天上课的内容是冰心的散文《只拣儿童多处行》,上课伊始,学生们比较配合,进行得很顺利,可接下来的讨论环节却让我措手不及。
    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开始“寻找春天”。当我把“冰心奶奶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呢?为什么说春天在儿童多的地方?儿童和春天有什么关系呢?”这些问题抛给学生讨论时,我的心里不安起来——以前这样的问题,可是我发挥的地方,学生会在我的领路下有“出彩的感受”。现在完全交给他们,他们能讨论出个一二来吗?
    交流开始了,我强装镇定,请小组发言人汇报。我先请第一小组代表发言,这孩子是班里的尖子生,思维敏捷,在以前的公开课上没少让我的课堂出彩,我满怀期待地看着她。
    “老师,你说这是我们的课堂,我们是不是无论讨论出什么结果都可以说?”我整个人懵了,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所有听课教师齐刷刷地看着我,我只能说:“可以。”
    “我们小组觉得,其实冰心奶奶已经找到春天了。她看到小孩子在花下游玩,觉得很好玩,所以很喜欢他们。”我不知该怎样评价她的发言,第三组的小手已经举得很高了,“我们小组不完全同意你的说法,小孩子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他们都有发现的眼睛,会去一些具有春天气息的地方,所以冰心奶奶才会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我这边刚要开口,第六组的发言人已经站起来了:“我们用一首歌来表达我们一组的理解: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的花朵真鲜艳,和暖的阳光照耀着我们,每个人脸上都笑开颜,娃哈哈……儿童不正像花朵吗,在祖国的大花园里健康茁壮地成长。”
    慢慢地,这节课好像不需要我了,大家争先发言,俨然成了辩论会,这场景是我从未经历过的。
    但是从学生的回答中,我知道了这是他们自己对文本的解读,是他们和作者之间的对话。这个“学”是学生自己的学习所得,这个“悟”是学生发自真心的感悟。虽然他们的回答不是我设定的台词,有时候也会冷不丁地冒出许多我备课以外的东西,可是我发现学生主动查资料、主动交流的东西越来越多了,大家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来做了,以前那种催着学、赶着学的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在“学讲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化了,变得自觉了,主动了。
    “学讲方式”充分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它用尊重和理解的方式,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条件。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是课堂的服务者。
    当我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和学生在一起的时候,我发现师生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以前他们谈天说地、讨论问题时,会因为我的出现而戛然而止,一哄而散;无论我是关心还是询问,他们始终保持着戒备心,说出的也是冠冕堂皇的好话,毫无感情的交流。
    现在他们会围着我问这问那,偶尔也会跟我开个玩笑,说什么也不避讳我,而是直接拉着我参与到他们中去。我感觉到他们真正接纳了我,这也更方便我了解学生、组织教学。在“学讲方式”下,师生关系变得和谐融洽了。
    通过两个多月的摸索,我发现了“学讲课堂”上,师生改变了许多:学校不再是学生害怕的地方,课堂成了他们展示的平台。那种洋溢在学生脸上的发自内心的、自信的笑容,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