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在阅读与表达中漫溯———基于教材的低年级讲述教学微探 信息技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催化剂”
实践探究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99期 总第5144 2015年11月24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99期  下一期
语言,在阅读与表达中漫溯———基于教材的低年级讲述教学微探
来源:南京市芳草园小学 作者:葛婷婷 发布日期:2015-11-30 10:17:27

    一、缘起
    古诗有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直以来,阅读与表达在中国语文教学情境中,是紧密关联,相辅相成的。表达,广义指“用口说或用文字把思想感情表示出来”。细化到低年级语文课堂,则体现在口语交际的方方面面。新课标要求学生在口语交际方面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笔者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尝试基于借助口语表达为训练点,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拓展学生“说”的空间,让学生乐于表达,进而善于表达。
    二、低年级讲述教学的任务设定
    在尝试讲述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我将学习任务分为以下三个维度。
    1.能够理清文章脉络,提取信息,简单复述课文。
    2.能够展开丰富的想象,就动作、表情、语言进行加工,把情节说具体。
    3.学会观察图,掌握一定的方法,能够借助插图进行练说。
    三、低年级讲述教学的有效策略
    依据不同的学习任务,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策略。
    1.理清脉络提炼信息,以词串文初步复述
    “庖丁解牛”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庖丁之所以能游刃有余,那是因为他对于牛的身体结构的清晰了解。文章也是一样的,也具备一定的脉络结构。所谓脉络指的是写作时,作者思维发展的线索,在文章中体现为各部分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若学生能抓住文章的脉络,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讲述就会起事半功倍的效果。低年级孩子较小,对于脉络的把握,往往借助联系全文的关键词实现。这里要求教师在熟悉教材、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课文信息进行提炼,并合理安排词序,整合编排词串,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并借由词串实现复述,培养表达能力。例如,我在教学《蚂 蚁和蝈蝈》时,出示了以下四组词串:
    夏天 粮食   满头大汗
    树下 乘凉   自由自在
    冬天 西北风  呼呼地
    躺在 装满   又冷又饿
    教学时,我分别请四名学生领读这四组词语,再请他们用上这些词,简单说说这个故事。由于低年级学生较小,我让他们尝试先一人讲一句话,再通过小组合作,将同伴的发言连起来,说一段通顺的话。还提醒他们讲故事要注意顺序,先夏天,再冬天。这样的讲述教学符合低年级儿童认知能力和表达水平,有一定的趣味性。
    2.多元理解发展思维,丰富细节言之有物
    因生活环境、智力发展、所受教育的差异,造就了不同的孩子对于文本会有不同的阅读体验。教学中,应尊重孩子的阅读体验,促成孩子思维的多元发展。我们应着力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探究文本内涵,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孩子,对文本留白处展开丰富的想象。就文本中人物的动作、表情、心理、语言进行加工,从而将故事讲具体。学生在文本体会的基础上进行讲述加 工,更加能够言之有物。
    教学中,教师应找准读讲的结合点,精心安排说话的内容,准确把握说的时机,把学生对文章材料的多元解读通过个性化表达加以释放。学生心有体会,通过教师在方法上的指导,讲起来自然滔滔不绝。例如,我在《蚂蚁和蝈蝈》讲述教学中,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
    说起夏天,你想到了什么?夏天的太阳像什么?晒到你身上,你感到怎么样啊?你的眼睛都怎么样?是呀,太阳像个大火球。我们就可以说骄阳似火,烈日炎炎。
    出示:夏天真热。请学生回答:这么热的天,你想干什么?
    小蚂蚁们在干什么呢?(搬粮食)指读。
    要搬的粮食可真不少。猜一猜,它们会搬哪些粮食呢?(  )的大米(  )的面包屑。
    搬粮食可不容易了,小蚂蚁身体这么小,它们是怎么搬的呢?请你读一读课文的第二小节,用波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谁能带着动作读一读?小蚂蚁这么小,粮食对它来说简直是庞然大物,它们可得使劲搬啊。
    想想看,它们还会用上什么动作?小朋友边想象边表演推、托、抱、顶、扛、夹。
    你们看,蚂蚁又是(  )又是(  ),真辛苦啊,各个累得(  )。
    你在什么时候会累得满头大汗?满头大汗还可以怎么说?(汗流浃背、大汗淋漓。)
    小蚂蚁搬粮食流了这么多汗,有没有歇一歇呀?真不容易呀!
    这真是一群(  )的蚂蚁。谁会填?
    现在,再用上述这些词,你能把故事讲生动吗?
    这里的教学,我先从文本留白处入手,帮助学生丰富文本中事物、人物的动作、表情、心理、语言等细节,再加之行之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充分练说。孩子们作为学习的主体,有话可说且言之有物,思维、语言得到了充分地发展而讲述的话语权也交给了小组的每一位成员,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初步显现。
    3.借助插图深入表达,想象加工提升能力
    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借助插图不仅能让学生轻松地理解文本,激发阅读兴趣,还能帮助学生把学习内容与具体事物紧密结合起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在充分观察插图、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口语表达训练。通过这种讲故事形式的口语交际练习,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概括和复述能力也在实践中得到了提高。同样在《蚂蚁和蝈蝈》讲述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环节:
    故事讲完了吗?刚才我们讲过“夏”,观察了蚂蚁的动作、表情,还想象了蝈蝈的心理活动。你会用这样的方法对照图展开想象,接着讲吗?这里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借助一定的观察方法,通过观察插图,进行合理想象、加工,丰富故事情节,并发展语言,提升能力。
    四、结语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学科,教师既要教会学生读,还要教会学生说。这要求我们构建基于文本的讲述课堂,将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表达形式和利用所学知识表达进行有机结合。在教学中,将读与说有效整合,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读,更完善地说,从而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以上只是我对这种课堂模式的一点浅薄的思考与探索,今后,我会继续钻研教材,寻找读与说的切合点。作为孩子们在语言学习长河中的一位摆渡人,我将和他们一起品味文本、拓展思维、发展语言,一起在阅读与表达中漫溯。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