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教育局调研官滩小学教育装备提升工作 图片新闻 靖江中小学全力打造“阳光食堂” 盐城西团大龙小学关爱儿童成长 连云港东港小学举行十岁成长仪式 城区协作教研 共品教学大餐 国家级实验课题课堂教学 展示在如东孙窑小学举行 “口腔健康”走进泰兴校园 “非遗”文化走进如皋外校 图片新闻
地方咨询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00期 总第5153期 2015年12月08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00期  下一期
“非遗”文化走进如皋外校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5-12-10 17:40:44

    本报讯 小猪、光头强、喜洋洋、小黄人、孙悟空,背着“房子”去旅行的蜗牛……五颜六色的面团经过捏、搓、揉、掀后,瞬间就变成了栩栩如生的昆虫、蔬菜和瓜果。近日,南通市面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罗彬带着绝活走进如皋市外国语学校,手把手教孩子们学习面塑技艺。
    上课还没开始,面塑教室就挤满了小学员,后来的小朋友只有“加塞”才能找到座位。面塑传人一边讲制作要点,一边给孩子们做示范。只见他的手指飞快地在面泥上飞舞,先搓、揉、掀、捏,再用小竹棍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腿、头、面,配上装饰和色彩。顷刻间,一头可爱的迷你小猪便脱手而成。孩子们瞪大了眼睛惊叹不已,又是欢呼,又是鼓掌。随后小朋友们自由制作。
    左健康校长认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少年是最不可忽视的群体。让“非遗”走进校园,才能拉近学生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距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想和文化,并调动学生参与保护的积极性。作为南通市的面塑传承人,罗彬对“非遗”能走进校园也感到非常高兴,“面塑需要创造力和想象力,孩子是最有悟性的,他们的想象力值得我们学习。”
    田冬梅副校长表示,“学校是‘非遗’文化传承的一片沃土,很多‘非遗’项目都需要动手动脑,对儿童成长发育也非常有益,如何让‘非遗’活动常态化、系列化,是我校教育工作者今后将着力研究的方向。” 
                                                                 (田冬梅 刘文兵)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