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周恩来红军小学:智慧充满校园每一个角落 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技术与教育融合打造智慧校园
智慧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00期 总第5153期 2015年12月08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00期  下一期
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技术与教育融合打造智慧校园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陈宏斌 朱皓 发布日期:2015-12-10 23:41:29

    初冬寒气袭人,走进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下称盐城一小),校园里却处处弥漫着欢乐的气氛。在数字化学习室内,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开着火车模型,操纵着机器人,观赏着科技图展……课堂上,刘慧打开电子白板软件,在“教育云平台”上找出这节课所需的课件,片刻,一堂有趣的语文课就展现在孩子们面前。这只是盐城一小教育信息化工作高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盐城一小始终把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放在核心位置,努力发挥教育信息化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持续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学校办学环境显著改善,师资力量日渐增强,办学效益明显提升。
    高标准硬件,“数字一小”已具雏形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为现代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教育理念、教育路径、教育监管、教育手段等正悄然发生前所未有的变革。
    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2010年,盐城一小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学校各类信息化应用的建设、管理、服务、维护等事务。学校还成立网络管理中心,各校区也配置了网管部门和专职人员。2011年,学校还制定了《盐城一小教育信息化工作“十二五”规划》,确保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2013年是盐城一小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飞速发展的一年。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学校正式启用数字校园软件系统,整合原先分散的校园网站应用模块,统一认证,建立数据库。此外,学校还组建电子文档管理系统,各校区、各部门可通过系统及时上传各类文档,如《教学计划》,便于教务工作人员随时作出教学决策;《工作总结》,便于各部门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练习汇总》,便于老师们及时调整授课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数字一小’已具雏形,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校园网站建设。”校长瞿汉荣向记者介绍,学校网站目前拥有数百G资源,是学校师生网络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平台。其中一大亮点是“一库四室”的资源共享平台,即学科精品资源库和电子备课室、特色项目室、名师讲课室和互动论坛室。通过该平台,可以实现各校区教师教学方法、研究成果等方面的互动共享、即时交流与深度融合。
    专业培训提升老师新技能
    “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是一项日新月异、不断推陈出新的事业,无论硬件投入、软件管理还是实践、应用、研究,都需要我们持续加强、不断深入、与时俱进。”瞿汉荣说。
    近年来,盐城一小多措并举,加强教师信息技术管理应用能力培养,全面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管理应用能力。2012年,省教育厅在全省启动基础教育百校数字化学习(即“E学习”)试点工作。作为全省首批数字化学习试点学校,盐城一小立足于语文、数学、品德等重点研究学科,在教材、教学、评价等领域上进行数字化学习的研究。
    2013年,学校增设了电子白板。为了让老师们尽快应用,盐城一小多次组织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培训活动,邀请专业导师分学科开展培训。
    自动录播系统是集数字化校园电视台、数字化教学录播系统于一体的新型数字教研系统。该系统具备精品校本课程自动录播、网络直播、视频点播等功能。在自动录播教室的使用过程中,盐城一小教师们及时反思,逐步开发、丰富并完善其在学校教学系统中的作用,努力打造信息化精品课程体系。
    2013年,周雪梅老师运用自动录播系统备课,其所执教的课先后获得省、市思品学科教学比赛第一名,参加全国比赛获得一等奖。现在,录播教室等校园信息化系统已经成为学校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强有力的阵地。
    课程改革之路生机盎然
    新奇有趣的图片、生动活泼的动画,让学生在游戏、比赛的氛围中学习。这就是电子书包,它涵盖了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及课外练习的所有内容,学生通过使用平板电脑,就能掌握知识要点。
刘慧老师所执教的《恐龙》一课中,她应用“电子书包”的资源和功能,把文字、图片、视频资料传给学生,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恐龙展示在学生面前。
    在数字化平台上,刘慧随机抽取学生上台介绍自己喜欢的恐龙,其他同学在聆听、评价之后,还通过平台进行了现场投票,选出表现最佳的介绍者。最后,刘慧还从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中选出3个热点话题,布置同学们通过猜想、调查等形式进行自主延伸学习,并把学习成果发表在学校网络论坛上。整节课,老师循循善诱,学生兴趣盎然。
    “虽然一个教学视频播放出来只有几分钟,但我们从教案设计到重难点取舍、到做出成品要花好几个小时。”刘慧表示,开始很多老师都怕麻烦,但看到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老师们无比欣慰,他们反复制作微视频,用勤奋和努力来克服难题。
    瞿汉荣表示,传统课堂是知识传递于课内,学生内化于课外,而翻转课堂、电子书包刚好相反。目前,全校老师都大力推行微课,虽然还有小部分老师不能适应,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但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更优质、更便捷的教育,这条改革之路就必须走下去。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