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洪健康路小学:关注师生生命成长的质量 如东先民小学:用艺术点亮智慧的明灯
校园文化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00期 总第5153期 2015年12月08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00期  下一期
如东先民小学:用艺术点亮智慧的明灯
来源:如东县袁庄镇先民小学 作者:徐新星 发布日期:2015-12-11 00:59:21

    如东县先民小学是一所地处如东西北的普通乡村小学。近几年来,学校把建设艺术特色学校作为“打造如东最西北的窗口学校”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努力以此践行“让每个儿童都尝试成功”的办学理念,取得明显成效。
    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
    在学校教学楼前墙,“梅”“兰”“竹”“菊”“松”以及卡通人物编结作品悬挂于上,清新活泼,韵味十足,这是出自先民小学师生之手。这是学校编结艺术教育的一个缩影。目前,先民小学班班有编结艺术项目,学生人人参加编结活动,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锻炼了能力,发展了智慧。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创造,大脑勤思考”。基于这样的理论认同,考虑到地处编结之乡,先民小学以编结艺术的开发和利用作为推进艺术教育的突破口,开发校本课程,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全面素质。
    具体做到“八个一”:一个研究课题,申报市级课题《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社区资源开发与学习模式的构建研究》;一本校本教材,学校组织编写《编结》校本教材;一套活动资料,收集整理围绕编结文化、课题的相关资料;一组研究课,体现学科渗透,建立富有特色的课堂模式;一辑学生作文,围绕书香校园、编结文化进行系列征文;一个展览室,介绍社区编结文化资源的历史、设计思路、作品展示欣赏等;一台文艺节目,全面反映学生素质和学校特色;一组活动展示,展示学生编结实践活动。在实验小学验收时,先民小学的做法得到验收组专家“南通仅此一家”的高度肯定。
    后来,在原有基础上,先民小学编结艺术实践活动又有新发展。坚持正常开展系列活动,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全校性展示;重视培养“编结小能手”,在县废品手工制作等比赛中,渗透编结文化元素的作品,获含一等奖在内的多个奖项。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
    先民小学学生康佳萌是本地有名的舞蹈明星,参加县比赛获得一等奖,镇政府组织的文艺活动中,她也能一展翩翩舞姿;学生卞乐怡能歌善舞,被邀请参加市级文艺演出;一大批学生获得国家认可的考级证书……在先民小学,像这样具有艺术特长的学生还有很多,这都要缘于学校的艺术教育。
    为进一步推动学校艺术教育的改进与发展,深化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先民小学大力开展艺术兴趣组活动,构建艺术活动项目体系。近几年来,在考量学校现有师资和办学条件基础上,先民小学组建了14个中心兴趣组,聘请校内有特长的近20位教师担任辅导教师,学生自主报名参加活动。
    学校综合楼专用室和新建连廊教室是中心兴趣组的活动阵地,先民小学选用或改编部分原有的培训教材作为辅导教材,利用每周二到周四放学后的一小时以及暑假部分时间进行专项培训。
    每年“六一”儿童节前后,先民小学都会组织艺术节活动,从2005年至今已经举办了11届,这个平台培养了一大批艺术特长生。2014年下半年,考虑到戏剧作为一个艺术种类,对于发展学生表演才能和培养学生艺术气质有着良好的作用,先民小学成立“戏剧节”。在班班排练课本剧和儿童剧的基础上,选择优秀节目在校园里展演。又从中选择精品节目参加如东县儿童剧展演活动,其中《生日快乐》喜获特等奖。
    三支队伍拉动艺术教育引擎
    喻梦雯老师和薛琪老师,继排练出获得县特等奖的儿童剧后,最近又排练起了儿童心理剧,并参加省级竞赛。这两位老师,都是学校培养的戏剧辅导老师。
    在艺术教育建设上,先民小学有三支队伍:行政管理队伍——实施校长一把手工程,让有艺术基础的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牵头负责艺术特色管理;艺术教师队伍——近几年新进和培训了能满足本校艺术教育的教师;编结艺术教师队伍——选拔有编结基础的老师担任编结辅导老师,并强化了校本培训。
    先民小学定期邀请专家到校指导,先后有市文明办、县教研室和教科室领导,到校指导艺术教育工作,帮助培训艺术教师,为学校的艺术教育发展提供师资保证,涵养了深厚基础。
    艺术教育的发展,为先民小学各项工作的推进带来了很好的迁移效应。师生精神风貌发生了良性改变,教师工作斗志昂扬,学生则心灵手巧,“艺”彩飞扬。近几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共青团中央颁发的“读书活动特别奖”以及“江苏省少先队工作先进集体”“南通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南通市优秀校本课程”“南通市德育先进学校”“南通市实施体质健康标准先进学校”等77项县级以上荣誉奖项。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