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翰墨耕耘的路上如东县长沙小学《墨耕》校本课程研发案例解析 江苏省高邮实验小学:加强信息化建设,打造数字化校园
校园文化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04期 总第5198期 2016年03月15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04期  下一期
江苏省高邮实验小学:加强信息化建设,打造数字化校园
来源:江苏省高邮实验小学 作者:邵龙霞 戴兆飞 发布日期:2016-03-25 14:25:59

    江苏省高邮实验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其前身为创建于1897年的高邮致用学堂。2009年9月,整体搬迁到南海校区,校园得到进一步美化,办学条件进一步优化。近年来,学校以扬州市“数字化校园”创建为契机,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构建信息化建设立体网络,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应用,开展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研究,着力打造数字化校园,取得了明显成效。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艺术特色学校”“江苏省诵读基地学校”“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扬州市首届四星级校本教研学校”“扬州市‘十二五’教育科研示范校”“扬州市城乡网上结对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
数字校园初具规模
    近年来,学校从实际情况出发,按照“借鉴先进、积极跟跑、不断前行、力争一流”的16字方针,以全新要求规范布局,着力建设硬件、搭建平台,让学校教研信息化建设满帆疾行。
    硬件建设——适度超前 为提升办学品位,学校多管齐下,多渠道筹措经费,加大硬件设施投入,紧跟信息化步伐。实施建立信息中心,桥架规范布线,建成千兆骨干、百兆到桌面、班班有信息点、无线辅助覆盖的基础网络环境。教师则通过先行自我购买再分期返还款项的方式,每人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各年级逐步配齐电子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新建了报告厅,初步满足了教育教学的需要。
    平台搭建——因需而建 在继续用好先前搭建的OA办公平台、信息发布系统的前提下,通过自我再加压,不断学习,摸索自主开发,多渠道搭建信息化平台,先后搭建了网上备课系统、多媒体教室管理系统、教科研专题网站、视频点播等平台。对专业性强、技术难度大的应用系统则进行了购买,如数字化平台、图书管理系统等。
    信息化教学效果显著
    近年来,学校以教研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努力整合信息化资源,用好教研信息管理发布、无纸化办公、本部门网站等相关平台,推行OA办公,共建教学资源库,实现视频教研,论坛互动研讨,多渠道开展信息化教研,提高了教学研究的实效。
    共建教学资源库 为保障信息化教研的顺利实施,学校着力构建充实、完备的教学资源库。在教学资源上,采取拿来、重建、上传、共享四结合的方式在较短时间内形成了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资源。同时,根据各科教学实际,由教研组长把每一课的内容分工到人,在多次研讨的基础上,再将本课的教学设计等按学科、课时上传至相应的目录下面,归类存放,滚动更新,常用常新。目前学校已对教学资源库进行第三轮更新。教学资源的管理上,采用校内桌面式管理机制,所有教育教学资源可连接到学校局域网的每台计算机上都可以进行操作使用。局域共享映射、FTP服务、WEB页面管理,三管齐下,使得使用者方便顺手,大大提高了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益。
    实现视频教研 为增强信息化教研的实效,学校在总结传统教研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实现了视频研课。在进行视频研课前,由研讨双方商定研讨时间、内容,然后进行现场视频研讨。研讨的内容涵盖学校管理、课程改革、微观课堂等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视频教研,省去了统一集中研讨的麻烦,增强了教研的直观性,提高了教研的实效。
    论坛互动研讨 为突破研讨的时空限制,增强信息化教研的实效,学校在搭建信息化教研平台时,专门设立了“实小论坛”。广大教师可以随时随地登录“实小论坛”,就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研讨交流。在论坛里,可以发起主题帖,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感悟、困惑抛出来,供大家研讨;也可以针对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帖,进行跟帖,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个性化的见解。参与论坛研讨,活跃了教研气氛,使教研由封闭走向开放,进行了信息化教研的全方位、全天候、立体式,实现了教研过程的全程化。
    教育信息化促进“家校沟通”
    我校现有近80个教学班级(含幼儿园),办学规模较大。欲最大限度地形成教育合力,家校联系尤显重要。唯有加强对话与沟通,方能成就和谐校园。为此,我们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做实了“班级主页”,用好了“家校E通”,做强了“寄语校长”。
    我们首先做实了“班级主页”。教师的教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随着社会的进步相关要求日渐提高,家长的期望、社会的关注使得学校要创新方法手段。学校化整为零,为每个班级设立主页,对外打开了一扇扇交流展示的窗口。班主任们在这片小小天地里勤耕细作,各班主页日益丰富。家长们也通过网络欣喜地看到了自己孩子的成长与变化。
    我们开通了“家校E通”,方便家校联系。“家校E通”平台将网络和手机有机结合,成了学校与家庭强有力的联系纽带。一条条信息使得双方便捷互通,家访也多了一条高效的数字通道。我们还设立“寄语校长”专栏,倾听家长心声。学校校长室利用学校网站设立了“寄语校长”专栏,及时收集家长意见与建议,做到件件有回复、事事有着落,消除家长的疑虑,争取家长的支持。如此,信息化手段的管理效能在家、班、校的沟通中形成于无声之间,家校的合力成就于点击之中。
    回首这几年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足迹,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我们深知,在信息化的建设、应用等研究的有深度与广度上还许多不足。我校将继续加大硬件投入,紧跟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着力整合资源,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努力打造数字化校园,彰显办学特色。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