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版:实践探究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05期 总第5207期 2016年03月29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05期  下一期
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来源:无锡市太湖格致中学陈锋无锡市侨谊中学 作者:成宏乔 发布日期:2016-04-06 08:00:44

    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初中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一方面,多媒体技术以其自身的特点,发挥了巨大魅力,拓宽了教学形式,增加了课堂容量,优化了教学结构,从而给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另一方面,由于教师对学生、教材的教学理念,以及对多媒体教学认识的不足,再加上制作和运用多媒体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使得多媒体教学没有真正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为此,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扬长避短,促进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一、数学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巧,会形成一个高效的数学课堂;用得不好,反而走入形式主义的怪圈,造成资源的浪费。目前,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出现了不少误区,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1.舍本求末,过于注重多媒体课件的精美
    因多媒体课件运用得当,可以创设良好的情境氛围,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故有些教师往往费很大精力和时间制作课件,甚至在选用软件上大动脑筋。在这种思想下,课件制作太过亮丽、鲜艳,往往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他们看清问题的本质。在课堂教学中,还是要由教师指导、分析,使学生在思维空间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思考。
    2.墨守成规,流于播放多媒体课件的模式
    现在不少多媒体课堂教学,播放课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课件完成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般难以改动,教师的教学过程就只能按程式一步步进行。实际上,课堂教学过程是千变万化的,数学课堂更是如此,需要教师整体把握。因为有不可预测性,所以需要教师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情绪,丰富课堂内容。如果教师只顾忙着操作机器,既不能深入到学生中间,又不能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的课堂还是课堂吗?
    3.贪得无厌,急于追求多媒体课堂的容量
    多媒体教学存储量大,对提高课堂效率影响巨大。但有的课件在制作时,将所有有关教学全部纳入课件,不能突出本课重点,全由电脑来代替上课,这是与当前的教育改革背道而驰的。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经过思维将知识不断内化的过程,需要学生不断反思自己的解题经验,从而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一味地追求容量,显然是让学生不堪重负,难以消化吸收。
    4.一劳永逸,安于进行多媒体工具的演示
    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的推广使用,为教学方法的改革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但辅助要有“度”,不能“变辅为主”。教师只有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整体优化,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果认为多媒体制作好了,上课只要点击多媒体,这种一劳永逸的想法势必会滋生出教师的惰性,这样的多媒体教学就会成为形式主义。对待多媒体教学,我们要大胆创新,不过分夸大其作用,和传统教学融于一体,真正达到“辅”的功效,才能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二、数学多媒体教学的策略
    1.动静相依,图文并茂,展现数学之乐趣
    多媒体的最大特征就是: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然而,数学由于本身学科的特点,使得数学成了“枯燥”的代名词,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缺少热情。但若能将多媒体的特点融合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去,就可以在课堂中适时展现数学独特的魅力,从而让学生更快、更好、更准、更深地学好数学,使得多媒体技术真正成为数学教学的必要工具。
    案例1:在苏科版七年级上《角》第一课时中,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愉快地学习,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通过看一段恐龙行走的科幻录像,模拟出恐龙行走时身体与地面所保持的一定角度;然后设它的眼睛为A,脚与地面的接触点为B,恐龙正前方的一点为C,则很自然地引出了角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如图1)。

            图1
    效能分析:动画模拟不仅能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凭空想象、似有非有、难以理解之苦,同时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化被动为主动,产生特有的学习效果。这样简洁明了,清晰易懂,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2.演示操作,多管齐下,尽显数学之神奇
    数学新课程要求: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而利用媒体技术做数学实验,就可以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并能总结,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数学中很多概念都比较抽象,多媒体能用具体形象的画面,化抽象为具体,化具体为直观,有利于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
    案例2:在教学《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时,首先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作一个任意△ABC,并作出△ABC的中线AD、高线AE、角平分线AF,测量出AB、AC的长(如图2),然后拖动点A,使得AC=AB,学生会很直观地发现AD、AE、AF互相重合(如图3)。然后多次改变位置,发现实验结果都是一样的,让学生体会“三线合一”这个结论的普遍意义,从而启发学生从这个事实去寻找证明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方法,体会“三线合一”这条等腰三角形“生命线”的重要性。

       图2

       图3
      效能分析:通过上述“几何画板”操作充分展示了数学图形的美,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心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让学生看后心领神会、触类旁通,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数学学习中。通过学生亲自实践操作,不仅能及时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增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能力与合作交流意识。
    3.动态展示,验证规律,探究数学之本质
    多媒体软件“几何画板”基本是为几何动态题而诞生的,此软件借助强大的作图工具,不但使画图的精确度提高了,更重要的是它可以通过动画、测量、轨迹等配套功能固定某一几何关系,直观地观察到当某一些几何量改变时,图形各个基本量的变化情况,真正达到通过观察变化全过程使推理脉络清晰的目标。
   案例3:在教学“二次函数”时,有这样一道题目:如图4,抛物线y=x2+mx+n交x轴于A、B两点,直线y=kx+b经过点A,与这条抛物线的对称轴交于点M(1,2),且点M与抛物线的顶点N关于x轴对称。设题中的抛物线与直线的另一交点为C,已知P为线段AC上一点(不含端点),

    图4
(下转第11版)
(上接第10版)过点P作PQ⊥x轴,交抛物线于点Q,使判断:当P在什么位置时线段PQ的长取得最大值,并求出PQ的最大值。教师利用“几何画板”,用连续变化的图形代替静态的图形,利用强大的计算功能,充分让图形和数据说话,发现只有当点P为AC中点时,才能取得最大值。
效能分析:针对学生的疑难,局部使用多媒体,让课堂增色不少,教师使用多媒体动画展示,不仅使得抽象、难于理解的问题迎刃而解,更利于促进学生思维,从而有助于解题,培养了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数学多媒体教学的注意点

    从以上弊端发现,当务之急应该是考虑怎样让多媒体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有效性。笔者认为使用多媒体教学,重点在于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的认识上。从目前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来看,思想上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掌握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形式为内容服务,这是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选择恰当的多媒体手段和表现形式,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特点来积极为教学内容服务,做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有的课件过多注重视觉效果,从而使得学生注意力分散,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造成“喧宾夺主”的现象。
    2.把握好效率与效果的关系
    多媒体技术的实现要借助计算机,而对于多数教师来说,熟练运用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此,如何合理有效运用多媒体显得十分重要。一些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收集、制作影像资料,忽视教学设计及对教学内容恰当地处理,得不偿失。
    3.处理好“促教”和“促学”的关系
    教师首先要端正教学思想,让教与学有机结合,协调发展,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有效学习,主张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着力发展学生的智能。因此,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教师既要进行教学手段性的思考,更要进行教育目标性的思考。教师必须以大纲为主,以课文为主,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把重点放在帮助学生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上,要多从学生的学上考虑,尽可能减少教师的“自我表现”。 
    多媒体教学,一种全新、多角度、全方位的教学方式。只要我们用心钻研,就能演绎出数学课堂的精彩。我们期待,我们努力,我们成功。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