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版:智慧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07期 总第5221期 2016年04月26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07期  下一期
为孩子插上梦想的翅膀———宜兴市官林实验小学信息化发展之路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朱皓 李星 发布日期:2016-04-28 13:16:06

    老师不用直尺、圆规就能迅速准确地画出各种形状;学生可以穿越时空与数学家祖冲之对话;孩子们都希望在电子白板上写一写、画一画,回答问题自然也是争先恐后,这是在宜兴市官林实验小学(下称官林实小)数学课上记者见到的情景,而这些还只是该校教育信息化管理的一部分。
    官林实小自2006年开始探索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逐步确立了“以学习为先导,以研究应用为核心,以实践——总结——反思——提高为策略”的办学理念。历经10年的执著探索,已经实现了由信息化辅助教学,到校园数字化实施改造,再到校园智慧化建设的三次重大转变,并初步形成了以云平台建设为依托,以信息化应用为载体的智慧教育办学新特色。学校先后获得了江苏省教育之星、江苏省标准化实验学校、宜兴市先进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应需而变,建设信息化校园
    坐落于宜兴市滆湖西畔的官林实验小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省级实验小学。作为百年老校,官林实小在江苏教育事业发展的历程中,写下了浓浓的一笔。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整个教育产业环境发生了变化,如何保持百年老校的竞争力,在新时代下焕发新活力成为校领导的一大心事。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官林实小深切感受到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信息技术进入校园是提升学校综合实力的必要条件,因此非常重视校园信息化建设。
    为推进和保障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正常、有序、规范、高效地开展,2008年,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信息技术教师、各部门负责人和各学科教研组长为成员的教育技术装备管理领导小组,构建了管理网络,全面负责学校各项教育信息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工作。不仅如此,自2008年开始,学校还将信息化建设工作纳入学校每学期的工作计划中,明确工作要求和目标,做到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2010年,是官林实小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飞速发展的一年。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学校正式启用数字校园软件系统,整合原先分散的校园网站应用模块,统一认证,建立数据库。此外学校还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改善了学校现代化办学条件。每间教室、专用室都安装电视、实物展示台和宽带网络接口,做到班班通网络,室室有端口。全校所有班级、专用室、办公室、会议室等均接入校园网,这些都为学校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目前学校老校区智慧校园建设已经初具规模,新校区的建设也进入了最后的收官阶段。”校长李晓洪向记者介绍。在当代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官林实小将“新校区”与“新技术”结合起来,特别是在涉及到学校运行管理的“神经”系统上,以高技术标准规划,让新校区相比老校区更加“聪明”。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校新建的‘比特实验室’,这是学校从无锡引进的物联网科技创新教育项目,用来弥补目前应试教育中存在的不足,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李晓洪说。
    以信息化带动教师教育创新
    现代化硬件设备为学校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但要使它们真正地发挥作用,离不开软件的开发与建设。对此,官林实小高度重视,通过购买和自我开发相结合的方法,加以统筹安排。
    学校鼓励教师积极依托网络和学校信息化教育实践,自行开发和建设各类教育网页、网站和资源库,利用网络收集、下载一些国内外优质的教学资源。同时,该校教师还非常注重自制或合作开发一些教育教学课件、软件,并及时按类将自制课件、个人教案、收集到的教育教学资源上传至学校服务器,实现交流共享,充实了学校资源库的建设。
    “我只是一个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的导学、促学、助学者。有了信息技术的助力,学生有时甚至比我还要见多识广。更重要的是,他们通过训练,形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都得到了提升,这对他们而言是终身受益的。”谈及教育信息化给课堂带来的改变,学校信息技术教师许征东坦言:“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神来之笔’,个性化学习在这样一所乡镇小学落地生根了。”
    信息技术为乡村孩子打开一扇窗
    在官林实小,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学的精彩生成自在其中。教师提供学习内容与目标,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搜集资料、自主学习,师生再共同解决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疑惑。如此一来,从学生的自主学习出发,教师适时进行引导,鼓励学生之间形成自主探讨、交流的氛围,实现了由“为教而学”向“以学定教”的转变。
    “我们不主张老师满堂灌式地教学,而要让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展示平台,信息技术的运用让教与学变得立体而生动。”李晓洪说。
    记者亲历课堂后发现,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演示和交流工具走进课堂,成为贯穿教与学的重要媒介,教师借助网络资源扩展课堂空间、积累备课资源,学生自主搜集课堂以外的信息资源与同伴分享,生成课堂的无限精彩。信息技术已经完全融入常规教学活动中,为农村学校的孩子打开了一    扇走向世界的窗口。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