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版:E教教学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07期 总第5221期 2016年04月26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07期  下一期
生活的,才是精彩的———地理教学生活化研究
来源:连云港市新浦区浦南中学 作者:殷冉 发布日期:2016-04-28 14:00:24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大力倡导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即合一。
    学校的教育是为学生今后的生活作准备,生活化的学校教育才是有意义的教育,生活化的地理课堂才是有意义的地理课堂。如何构建生活化课堂,使其和枯燥的地理知识建立良好的联系,是值得每个地理教育工作者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课堂导入生活化
    从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中取材用于导入新课,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倡导学生用所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或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才是真正地体现了“身边的地理学”“生活的地理学”。生活化的导入方法有很多。
    利用成语、古诗导入新课
    利用学生耳熟能详的成语导入不失为一个良好的导入方法。以“南船北马”“南稻北麦”“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导入四大地理区域中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差异。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引入影响气温的三大因素。以小学课本上要求背诵的《祖国颂》中的名句“当灿烂的太阳跳出东海的碧波,帕米尔高原依然是群星闪烁”引出地球自转产生的两大重要现象:昼夜交替和时差。
    利用流行歌曲、视频导入
    利用学生常见的歌曲和视频导入能够迅速引起学生的关注。以“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引入我国的地势特征西高东低。以“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引入长江和黄河。课前让学生欣赏歌曲《黄土高坡》,“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由此导入黄土高原,让学生们从歌词中提炼出黄土高原的特点,这样导入更容易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考和学习的欲望。
    二、教学设计生活化
    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生产中获取地理知识。学生对于周围事物的了解,远远超过了对课本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例如,在讲解天气与气候这一节课时,提前让学生记录这一周内的天气变化,并记录这一周内每天进行的活动。课堂上让学生展示这一周内的天气变化,引导学生得出天气是在变化着的,它表示的是一个地区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学生从而对天气的概念有了进一步了解。本节课的第二部分是天气对我们的影响。我让学生说出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事情受到天气的影响。穿衣和出行受天气的影响很大,雨天和晴天肯定是不同的穿着;生产中很多也受天气影响,特别是农业生产。最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气象灾害,怎么应对这样的灾害。
    三、作业布置生活化
    地理作业的布置有利于知识点的巩固和理解,地理作业的布置应该是开放的生活化的作业。通过生活化地理作业的布置,能够吸引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地理,地理处处有生活。
    例如,学习地图的时候,让学生绘制从家到学校的交通路线图,要求有地图的三要素。可以向同学们展示自己家的位置;可以给同桌绘制一张学校到家的地图,邀请他到家里来做客;可以绘制家里的平面图,向同学们展示家里的布局情况;可以绘制学校的平面图,向家长介绍学校的布局情况。这样的家庭作业使地理的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四、教学实践生活化
    地理教学实践活动是地理课堂的重要补充。有效的地理教学实践活动非常有助于获取地理知识。
    例如,学习等高线地形图时,可以带学生到山地实地考察,让学生对山峰、山脊、山谷、陡崖有一个感性认识,认识到山峰是中间高四周低的,山谷是两侧高中间低的,对书本上所讲述的由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地形的方法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与认识。
    除了进行地理实地考察外,地理教学实践活动还可以是模拟演练。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的模拟演习,让学生先观看相关视频介绍,了解当地质灾害来临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怎么样求生,然后进行模拟演习。这样不仅教会了学生相关的知识,还学会了如何在大自然的突发灾害下保护自己。
    五、补充教材生活化
    地理教学应充分利用学生所处周围环境的资源开发乡土教材,使教学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乡土教材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当地的地形、气候、水体、植物、土壤等自然地理事物,到当地宗教、文化、民俗等人文地理事物,是对学生周围自然事物和地理事物的整合和提炼。
    在讲述《北方地区》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介绍连云港的自然特征,内容可以是地形特征、气候特点、主要农作物、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等,从中总结出连云港人生活和文化方面的特点是与自然环境有一定联系的。通过对熟悉的乡土知识的补充和解释,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所学习的北方地区有了更加感性的认识和理解。
    在讲述《人类的聚居地——聚落》这一课的时候,可以结合连云港当地的聚落进行介绍,学生有的来自城镇,有的来自农村,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自己所处的聚落进行调查,了解聚落的规模大小、周围的地势特点、交通特点、人口特点,这样学生对聚落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他们了解了聚落的形成和自然环境有密切联系,也理解了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差别。
    利用乡土地理资源进行教学,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也让学生爱上了地理课。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