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版:E教教学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08期 总第5228期 2016年05月10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08期  下一期
创新特殊职业教育,架构残疾学生创业、就业之路
来源:镇江市特教中心 作者:秦卫星 周蓓 发布日期:2016-05-16 15:22:39

    为了让每位残疾学生都能拥有一个美好幸福的生活,近几年来,我校就如何探索和架构残疾学生创业、就业的职业教育之路,开展了一系列职业教育模式及方式方法的探索。
    一、优化职业教育资源,构建“四位一体”课程体系
    我校全面实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逐步确定“四位一体”特色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知识教育类、技艺教育类、康复训练类、就业培训类):即以特殊教育课程为标准,以各门综合性学科课程的基础性知识教育为根本,依托原有的烹饪和信息技术两大就业培训考证为主打,开辟编织、书画装裱、美甲、动漫、园艺和缝纫等艺能培训教育为特色,舞蹈、美术及体育等才艺技能训练为补充的综合性职业教育之路,切实满足我校残疾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此外,我校加大对教师的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力度,独立组建了集行政与教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技能教研组,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等培训模式,力争使更多的教师掌握一项职业或工艺美术技能,积极打造我校“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开展各类技能竞赛、作品对外展览拍卖和参与社会服务等形式,不断提高教师职业技能水平,丰富办学内涵,打造我校职业教育品牌。
    二、创设优良教育环境,进行综合职业启蒙教学
    单一型技能素质会让人的就业竞争力大大降低,综合型人才将越来越符合市场的需求,这点相对于残疾学生非常不利。因此,培养残疾学生综合型技能及对社会的适应力显得尤为重要。
    我校首先注重发挥自身优势,在中低年级教学中,全面开发编织、工艺美术、剪纸、康复等二十多个专用教室,结合劳技和艺能小组训练,让学生进行各种劳动技术和技艺的尝试,充分发掘和发展学生的综合技能素质。我校劳动教学课程设置,打破了班级限制,实行混合编组、集中训练、定期走班的方式。进行多类别多品种的劳技训练,并要求每个残障学生通过一年的职业启蒙教育,至少学会2~3门劳技本领。这样综合型劳动教育,可以使残疾学生具有初步的职业劳动意识,有助于消除他们的职业畏惧心理,为进一步开展职业教育奠定了基础。
    三、采用“个别化教育”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的职训方向
    为残疾学生选择确立适当的职业项目,是决定他们能否重返社会的关键。我校首先从学生兴趣出发,通过家校互通讨论,外出参观工厂,观摩表演和亲身体验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各科职业劳动的氛围。让学生根据自身爱好,自主选择才艺小组,并结合每周两个半天的艺能训练课程,以引导启发式教学为主,采用“分班、分类、分层”的交叉组合式教学方法,并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才艺表演活动,由浅入深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和艺能水平。
    在全面了解学生各自能力水平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听取学生家长的意见,开展职业启蒙教育的评估,为学生初步做好技能专业的选择,并分层分类地实施职业技术教学。同时,教师定时定期进行职业劳动知识的学绩检测、记录,准确、有效地进行实习评估,由浅入深地观察学生的职训情况,及时调整学生专业选项。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逐步确定学生职业选修的方向。 
    四、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强化学生扎实的职业技能
    职业教育包括应知(理论)教育和应会(操作)教育两个方面。应知教育相对于可教育性智障学生是难点,我们针对残障学生直观形象思维占优的特点,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视频音像资源、电教多媒体和电子白板等教学设备,进行直观辅助,并在技能教学中不断渗透应知教学,以实践引出理论,降低了理论学习的难度,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应知教学的效率。
    同时,在作为教学重点的应会教学中,结合残疾学生技能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我校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技能训练方法,既有集体操作演示,又有教师个别辅导,既有课中密集性训练,又有课后个别性补差,并让学生结成合作伙伴,形成互助小组等,充分发挥了学生“传、帮、带”的作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整体的技能水平。
    五、创设优良实训环境,培养创业就业的适应能力
    残疾学生要回归主流社会,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是关键。我校不仅在校园内成立了“餐饮服务班”“美术爱心工作室”“园艺植物园”“动画设计室”几个校内实践基地,而且采用了支持式职业教育模式,通过市残联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先后在校外成立“慧驰汽车美容基地”“宜和轩工艺坊”职教实体实习基地,逐步使我校形成了“商校配套、厂校一体和产销结合”的支持式职业教育模式,有效地保障了我校职业教学的发展,为残疾学生的职业教育及创业、就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职教平台。
    六、勇闯“双证”职教途径,提高学生创业就业的竞争能力
    我校在狠抓残障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把提高他们的社会认可度也作为了关键和重点。在毕业班开展了以初中毕业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宗旨的“双证”教育。聘请市职业技能检定中心的专家作为课外辅导员,定期进行教学指导。教研组制定切实可行的参考计划,由专职教师分层次地进行密集性训练。鼓励家长和基地教师协助对学生个别辅导训练,学校分阶段模拟考核。我校的“双证”强化教育有效地树立了学生的职业竞争意识,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近几年来,我校毕业的学生不仅顺利地完成了高中学业,而且全部通过市劳动局鉴定,取得了初级技术认定,其中50%以上的学生还达到了三级技能标准,获得了全国统一认证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许多学生凭借能力和证书顺利地踏上了工作岗位。“双证”教育的成功既为学生创业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又大大地提高了我校办学的知名度,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当然,随着新时期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场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残疾学生在校所学专业必将面临着不断调整和更新,这就需要我们在开展职业教育时,不仅应架设出多样的技艺培训途径,还要努力培养残疾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以使他们真正适应美好的未来生活。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