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版:深阅读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09期 总第5236期 2016年05月24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09期  下一期
从做书入手,培养孩子爱读书的习惯
来源:镇江市江滨幼儿园 作者:田俭 发布日期:2016-05-27 16:06:06

    我们常会听到这样的疑惑:孩子为什么不喜欢看书?为什么孩子看书的时候习惯特别差?为什么孩子理解数学应用题的能力特别弱?家里买了很多儿童图书,为什么孩子却不喜欢看?从什么时候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比较合适?如何为孩子挑选儿童书籍?怎么提高幼儿阅读的有效性?
    每年的4月2日是“国际儿童图书日”。但是这个有助于儿童成长的节日,却没能被大多数公众所关注。现在的孩子生活在高科技时代,电脑、电视、智能手机等高科技视听设备,充溢着孩子的耳朵和眼睛。现在很多家长喜欢上网,很少看书,这种家庭氛围影响着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
    要想让孩子爱上读书,那就和他从制作“自己的书”开始吧!通过自制图书,孩子认知力、想象力、记忆力、动手能力的养成,都可以不着痕迹地融合在一起。更重要的是,在制作图书的过程中,爸爸妈妈不但可以和孩子一起享受自制图书的乐趣,还可以共同见证孩子的成长。
    经过研究,我们发现做书是让孩子爱上读书最有效的形式。孩子在动手制作图书的过程中,自己设计封面、内容,自己给书起名字,图书好似一个完全需要自己照顾的小宝贝一样,这会立即提升孩子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激发孩子对图书的珍惜和爱护之情。
    家长和孩子一起自己动手制作图书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帮助孩子认识书的封面、封页、封底,了解书的基本构成,培养孩子爱惜图书的情感。同时,这一做法还能营造家庭亲子阅读氛围,让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那么,如果从做书入手,培养孩子爱读书的习惯呢?
    1.关注孩子的兴趣点
    如今,阅读能力强的孩子其实并不多,许多孩子都爱看卡通漫画类读物。带孩子去图书馆是家长打发孩子时间的一个方法,家长并没真正重视孩子阅读本身。我们可以通过记录孩子对某个指定话题的描述,将其打印出来,让孩子再自己设计插画,并围绕话题中心给书起名字,做成一本由封面、封页、封底构成的完整的书。
    2.营造家庭亲子共读氛围
    如果家长自身喜欢读书,这是给孩子最有效的榜样。家长应该经常和孩子在一起阅读,启发孩子读有所思,激发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把书中的故事描绘出来。如果经常这样做,孩子的阅读兴趣会变得愈加浓厚,阅读水平也将得到提高。我们非常关注家庭亲子阅读,指导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一些家庭图书的制作,增进亲子感情。
    3.图书漂流
    我们集体组织幼儿每周做一本书,并将自制图书放在书柜上供其他孩子自由欣赏,教育幼儿爱惜图书。除此之外,我们还让孩子把自己做的书带回家,向家人展示,提高孩子做书的成就感,进一步培养孩子爱看书的习惯。
    4.创新形式
    我们鼓励孩子在做纸质书的基础上,利用不同材料制作其他形式丰富的书。我们组织孩子走进大自然,捡拾掉落的树叶,自制树叶系列图书;利用家庭废旧的布料、毛线、包装纸等自制图书;甚至让孩子创造性地用塑料垃圾袋自制可以漂流的书。
    不同的材质,需要不同性质的画笔。在孩子做书的过程中,他们对各种做书材质和画笔的特性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知道在塑料布上作画只能用油性笔,在宣纸上作画可以使用毛笔等。孩子们不但做书的兴趣满满,科学知识也进一步丰富。
    5.不断提升手工图书的档次
    我们广泛使用各类材质,引导孩子自制图书。在孩子们初步识字和写字的基础上,带领他们采用剪贴汉字的方式,让图书变得图文并茂。学习制作图书卡也是有效的方式,一方面,它可以让孩子了解自己总共读了多少本书,另一方面也让孩子自己根据需要,选择、管理图书,最重要的是提高了孩子阅读的兴趣。
    如今,数码相机、智能手机和电脑是大多数家庭具备的电子产品,通过智能产品,孩子们可以缔造出更有趣的画面。智能产品丰富的知识量,也给孩子的大脑带来许许多多富有冲击力的感官刺激。
    经过我们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大多数孩子产生了较浓厚的阅读兴趣,可以独立进行阅读,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孩子的阅读量也从一年20本左右增加到50本以上。在幼儿园已经毕业的孩子当中,有个别幼儿的阅读量甚至已经超过了200本。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