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版:深阅读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15期 总第5302期 2016年10月04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15期  下一期
另辟蹊径“玩转”汉字
来源:连云港市中云中学小学部 作者:孙文倩 发布日期:2016-10-17 08:23:01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只有焕发语文课堂的生命活力,学生才有机会成为快乐的主人。如何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语文知识,让学生充分享受识字的乐趣,笔者谈几点体会。
    一、寓教于乐,激发兴趣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是满足的源泉。”教师可以用游戏的方式寓教于乐。根据不同的识字内容,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游戏教学方式。例如以猜字谜游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字谜一般朗朗上口、诙谐幽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也可以根据字形和意义展开教学,例如“把手放在眼睛上”即“看”字。
    教学过程中,变生僻为通俗,把字编成小故事,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如“闻”是“有个人听到门外有动静,把耳朵贴到门边听一听”;“休”是“有个人走路累了,看到一棵树,倚着树休息了一下”。这样既可以把生字的每个部件讲到位,又可以使学生趣味识记。
    针对一些形似字和结构复杂的字,教师可以编顺口溜,让学生记诵。如“戊、戌、戍、戎”,编成“横戌点戍空心戊、加了‘十’字读作戎”。这样学生背下顺口溜就能马上区分这几个字了。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具体形象、色彩鲜艳的事物,而多媒体教学技术能直观地再现事物,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投入到学习中去,产生良好的无意识记忆。
    二、情境识字,课外提升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语文学习的资源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我们应当在“大语文”的指导下,打破课堂、课本的局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笔者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广告牌、路边的标识、电视上常出现的广告语等,并将其开发成课外教学资源。学生学习的书面语要和口头语基本一致,对此,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张志公说:“大狗叫,小狗跳,这是什么语言实际,六七岁的,说话早已相当完善的孩子,他们的语言实际何尝是这么一副样子。”汉字要和语言发展结合起来。
    情境中含有丰富的信息刺激,能有效地激发联想。学生把学到的字运用到生活中去,能收获成就感,进一步激发识字的兴趣。学生在生活中关注过的字,当教师在课堂里讲解时,印象也会更加深刻。
    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新课程强调学校、课程和家庭之间的资源融合,多方配合,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但也要注意,生活中的网络词汇或广告语利用谐音形象地说明商家的理念,但对于初识字的孩子来说,他们容易先入为主,影响识字的正确性,这方面需要教师恰当的引导。
    学生真正爱上语文课堂,才能成功“玩转”课堂、“玩转”汉字。教师作为引路者,更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情境、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内外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