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版:深阅读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16期 总第5308期 2016年10月18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16期  下一期
浅谈科学探究中的材料投放
来源:如皋市磨头镇磨头幼儿园 作者:刘珍 发布日期:2016-10-27 13:26:34

    幼儿的科学学习是以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途径的,科学探究活动是幼儿喜欢的一项操作活动。幼儿天生好奇好问,乐于探索,对周围事物充满了探索的欲望,学前期的幼儿正处于直观形象思维的水平,幼儿科学探究和学习的主要方式是亲身经历和获得直接经验,因此教师要提供适宜的探索材料和操作工具,支持幼儿的科学探究,满足幼儿的探索需要。
    一、材料投放要顺应幼儿的兴趣
    材料是引发幼儿主动探究的刺激物,也是他们观察、思考和探索的中介和桥梁。幼儿科学活动的开展,要有充足的材料来支持,这就需要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广泛的视角,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灵活地选择活动内容和材料,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活动。
    二、材料投放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投放材料时,要从幼儿的角度出发,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合理选择、投放材料。小班幼儿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还带有直觉行动性,投放的材料要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材料的形状要有规则、色彩鲜艳、形象逼真,才能激发他们游戏的持久性。材料的种类不能多,但数量要足够满足小班幼儿平行游戏的需要。中班幼儿的思维更加活跃,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开始了自发组织游戏。在材料投放时,要考虑数量的充足、材料的开放性,为幼儿提供多种探究方式的可能性。大班幼儿的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有了初步的预测和推理能力,观察能力更加细致,合作意识加强。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可直接投放操作材料,再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动手操作、记录等。
    三、材料投放要基于探究的目的
    材料投放的目的性能有效促进幼儿自主性的探究,教师要根据探究的目标和幼儿的兴趣点,预设并选择一些适合的操作材料,有的放矢地投放,并将要达成的教育目标隐性地体现在材料中,让幼儿通过对材料的操作、摆弄来获取经验。如在开展以秋天为主题的活动时,幼儿从家里带来了南瓜,各种形状、大小的都有。这时候,幼儿基本上是通过看、摸、闻、尝等获得对南瓜的感性认识。
    巧妙地提供操作材料既能隐藏科学探索的目标,又能引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例如在《小工具大作用》活动后的第一次区角活动中,教师提供漏勺,两种混在一起的、不同大小的豆子,两个碗,不需要教师指导,幼儿就知道要用漏勺把豆子分开;第二次区角活动时,投放漏勺、有洞的塑料篓子、三种混在一起的豆子、三个碗,幼儿同样知道是将豆子分开,这就是在材料的投放中物化了探索活动的目标。
    四、材料投放要循序渐进
    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可以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既可以在集体活动时进行,也可以在区角活动中进行,但不同活动中探究的完整性和深度可能会有很大的区别。为了保证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教师在提供材料时,基于探索目的,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到每次探索幼儿可能得到的经验,循序渐进地投放。
    幼儿会随着探究的深入不断总结出新的经验,为了追随幼儿不断生成的探究兴趣,教师要细致观察,不仅要看到幼儿的现有水平,更应该看到幼儿可能达到的水平,把握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并提供相应的支持材料。幼儿在经历“关注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设计方案并付诸实施;得出结论,分享交流”的完整探究过程中,既体验到了挑战的快乐,又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综上所述,在科学探索中选择与投放材料时,教师应追随幼儿的兴趣,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思维水平,基于探究的目的选择适合的材料,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通过实际操作直接感知、主动构建新经验,培养幼儿探究的兴趣,使幼儿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在探究中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