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版:深阅读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16期 总第5308期 2016年10月18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16期  下一期
创新农村小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泗洪县金锁镇中心小学 作者:单超 发布日期:2016-10-27 13:27:22

    在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由于人口向城镇集中的速度加快,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农村中小学入学人数呈连续下降趋势。如何创新学校管理,如何最大程度地调动教师积极性,如何创办有特色的学校,笔者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一、转变管理理念,提升办学品位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基础教育对课程结构进行优化,课程改革管理体系和考试评价制度等方面进行新一轮改革。新课改能否成功,新教育理念能否变成现实,学校管理理念起关键作用。
    1.不断加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新课程在课程目标上要求变学科知识本位为学生发展本位,强调“教育的出发点是人,教育的归宿也是人”。新课程下“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提倡从课改前的领导权力本位,走向教师能动本位,使教师真正成为学校管理的主人。
    2.不断加强开放性的管理理念
    随着教育资源观念的引入,大教育观念的形成,学校增强了与社会、家庭以及校际之间的互动。开放性的学校管理,要求管理模式是灵活动态的。学校要引导师生向社会延伸,优化教育资源,借“他山之石”以“攻玉”。
    3.不断加强个性化的管理理念
    多样化的课程,个性化的教育观,使学校的办学特色得以凸显。实施个性化管理,要求学校管理从本校学生实际出发,尊重个体差异,开出特色课程。个性化管理还要求学校的评价模式从单一转向多元,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个性化管理还要求独创性,学校应根据自身实际进行开拓创新。
    二、创新制度管理,推进自主内涵发展
    为适应时代发展,更新管理模式,近几年来,我们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农村学校校情的管理体系。
    1.创新管理模式,增强内部活力
    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学校的各种利益群体出现了多元化的目标和需求。为统筹兼顾各管理层次关系,我们要求各部门、各年级、各学科根据学校总体目标分别制定分层次管理目标和职责,切实落实目标的分级推进。
    我们全面实行教师全员聘用制,形成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学校在上级部门支持下,结合学校目标管理方案,出台岗位竞聘制度,实行以“班主任和任授课教师双向选择”为核心的岗位聘任制。此举一下子实现了教职工校内动态流动,进一步优化了教师结构。
    2.落实人本理念,增强民主意识
    我们在制度建设中,始终坚持师生“知行合一,完美发展”的理念,积极营造宽松、和睦、平等向上的人际环境。
    我们把学校工作和教职工幸福、尊严以及个性发展相结合,如在进行班主任聘任授课教师改革时,我们考虑到老教师在竞争中的不利因素,对他们的量化考核标准相对降低一些。对未被聘任的教师,由各处室按照部门岗位标准进行二次聘任,同时为他们创造条件进行培训。以生为本、以师为本是学校制度建设创新的真正内涵。
    三、激发教师群体的活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激发教师群体的活力,引导他们为学校的管理目标努力工作,是学校管理的重点所在。
    1.确立教师现代教育思想观念
    现代教师必须具有全新的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因此,我们结合本校实际,邀请专家到校讲学。我们制定各类教职工的岗位职责和行为准则,使教师在对课程内容的确定,对知识点、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都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即促进人的发展。
    2.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
    我们致力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积极开展师德师能提升工程、骨干教师培养工程、青年教师成长工程,完善考核机制,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核心竞争力。
    针对农村学校教师教科研意识淡薄的现状,学校通过设置考核制度,大力开展教改实验,实行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教师的理论水平、科研意识和教学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并且能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渗透各种教改思想,不断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3.不断培养教师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强化科技知识,熟练使用多媒体以及其他先进教育技术,是对现代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对教师进行培训,鼓励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