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版:实践探究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17期 总第5316期 2016年11月01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17期  下一期
未来教室环境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策略
来源:昆山市实验小学 作者:陶晓婷 发布日期:2016-11-07 14:36:05

    近几年来,在线学习、混合式学习、翻转课堂等学习方式受到越来越多学校和教师的青睐,传统教室的格局已满足不了学习的需求,未来教室开始逐渐普及。教育部于2013年印发《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这一举措为未来教室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一、未来教室的功能特点
    1.技术和教学装备的智能性
    交互式电子白板是未来教室最常见的设备之一。通过白板,教师可将不同的媒体资源进行整合,创设课堂情境,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学生每人配备一个平板电脑,可以接收教师发送的学习资源,也可以把自己的作业拍照提交给教师,得到及时的反馈信息。
    2.合作学习的灵活性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通常根据学生的座位情况来安排和组合小组,而在未来教室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纪律和学习能力灵活、快速地进行拆分与重组,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
    3.学习空间的可重构性
    教室的设计适用于多种不同类型的教学场所,学习空间具有可重构性。
    二、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探索
    1.加强培训,提高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
    教育信息化,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从而适应正在到来的信息化时代提出的新要求,对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目前,我国关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普及率比较低,而且一般都流于形式,实用性不强。为此,我们制定了切实有效的培训方案。
    (1)分层次进行培训
    每一位教师由于其自身的年龄、任教学科、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等存在差异,培训的方式也应该有所差别(如表1)。
表1 不同层次的培训内容

一小部分年龄较大的教师接受起来可能会比较慢,而且容易遗忘,可由年轻教师一对一辅导,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自身原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得到提升。

(2)丰富培训方式
基于未来教室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采用虚实结合的方式,“虚”是指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所用的资源是在“云”上的,培训课程是教育服务云平台上专门制定的云端课程。“实”是指受训者在受训过程中所使用的终端设备,教师与专家和其他学员之间面对面地交流讨论,在培训教室进行实践操作等。简单地说就是线上自主学习与专家讲座两种培训方法相结合。教师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可以利用线上自主学习平台制定学习计划、获取学习资料、完成学习任务。其次,专家讲座也是教师提升信息技术能力必不可少的方式。教师可以与专家面对面交流,讨论在线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现场观看专家在未来教室的实践操作。
(3)制定培训考核方案
在每一阶段培训结束后,参训的教师要通过一系列的培训考核。然而,传统的考核方案形同虚设,其内容和形式一成不变,难以考核出教师的真实水平。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无法得到提升,信息化发展也止步不前。在未来教室环境下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考核应根据教师参训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方案(如表2)。
表2 培训考核方案

2.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资源共享

信息技术带给我们的好处之一就是实现资源共享。目前,大部分学校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网络存储,学校可以将教师的优秀论文、课件、教学设计等教育资源进行搜集、整理,发布在网站上,供全体教师相互借鉴和学习。同时,为了适应和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学校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网站为教师提供学习的资源,把最新的信息和应用软件、信息采集工具(硬件)等发布在相关的网站、网络存储上,让教师们学习、交流;也可以把多媒体硬件、软件的使用方法做成课件或视频发布在网络上供教师们学习。
为了使资源共享达到更好的效果,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进行区域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区域教育资源共享的核心是教育资源的建设,其主要内容不仅包括素材类教学资源建设和网络课程库建设,还包括教育资源共享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在发达的网络共享资源环境下,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推动资源合作与共享朝着省时、省力、高效、互补的方向发展。
3.教师自身观念的转变
2012年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指出:“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建设智能化教学环境,提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软件工具,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鼓励发展性评价,探索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倡导网络校际协作学习,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涌现,新的教学模式也慢慢形成,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特别是在未来教室环境下,教师原有的教学观念需要逐渐转变。
教室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室环境和设备的使用直接反映了现代科技的进步。未来教室的自由化、人性化、开放性等特点能够有效地改变现在传统教育的单一化、模式化、教条化等,促进现代创新人才的培养。教师原有观念的转变是接纳教育信息化的前提。未来教室的发展需要教师用全新的知识观、人才观和教学观去重新审视和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对信息技术的认知水平,提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4.加大力度,制定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
竞赛是促进某种技能更快提高的最佳手段,为了更好地调动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实现教育信息化,学校可以定期在未来教室中开展设备和软件的实践操作比赛、多媒体论文比赛等,奖励在竞赛中表现优异的教师。同时,学校也要把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指导学生学习作为教师平时工作考评的内容之一,激励教师学习、探索、创新,提高自身的能力。未来教室管理员要真实记录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的情况,并定期在学校网站上公布,提高教师使用设备的频率,并真正提高使用效率。
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推进未来教室全面应用和广泛普及的关键。未来教室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按照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提出的“未来教室、未来教师、未来教育”理念,未来教室的概念并不单单是一个教室的装备,更重要的是一种理念,一种更高效的教学发展的探索实践。而无论何种方式,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把握适应教育发展需要的主线,努力将技术应用与推动教育教学高效发展目标统一起来,提升教育质量与学生综合素质。由此可见,在未来教室环境下,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是每一位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