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版:校园文化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21期 总第5348期 2016年12月27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21期  下一期
校本“微课程”让学生享受“第二课堂”———丹阳市后巷实验学校“社团建设”走在路上
来源:丹阳市后巷实验学校 作者:陈丽华 发布日期:2017-01-03 13:57:46

    曾有位专家说过:“大课程观下,一事一物皆教育。”的确,讲台无边界,校园即课堂,一切皆课程。在丹阳市后巷实验学校,外来务工子女如潮水般大量涌入,学校的“空气”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面对这样的变化,学校因“人”制宜,“微”中见“大”,大课程观下的“微课程”便应运而生了。一个篮球、一片草地、一方水塘乃至一个人,都变成了一个个“微课程”。在校本“微课程”下,学生有了第二课堂——社团,也有了更多的快乐——成长。
    “建”一个新班,换一种心情
    “微课程”就是打破原来班级的格局,把原来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走出去,选择自己的天地,结识新的同学,开始新的活动课程——社团。起初,我们很担忧,怕这些孩子会找不到自己的“新家”,但实践证明,这些经常跟着爸爸妈妈走南闯北的孩子有着极强的适应力,每次上课,都会三五成群地结伴而行,手里还不忘带上自己的学习用品,一路欢呼着赶向活动地点,快乐得就像过节一样。
    孩子们开心,教师也快乐起来,都说喜欢上这样的课。有人说:“看我们的孩子多开心,其实我们的教育不仅仅是语数英。”真是一语道破教育的“天机”啊!“微课程”之社团活动给孩子的教育换了“新鲜空气”,不一样的教室,不一样的教师,不一样的同学,还有不一样的“微课程”!
“拟”一个好名,寄一份希冀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景。我认为“微课程”就是一个“微创新”,给“微课程”命名就是为了表达心中美好的愿景,也是在“制造”校园的“新鲜空气”,然后慢慢地用隐形的“空气”潜移默化地“养人”。
    学校共有51个班级,2800多名学生,办学规模较大。我们将“社团活动课程”分为六大板块:书、体、数、语、乐、技。其中包括书法、绘画、篮球、语言、思维、手工、舞蹈、合唱、科技等18类课程,这些课程就像是刚刚诞生的孩子,教师和学生一起为自己的子社团命名。“中华硬笔社”“羲之软笔社”“宾虹童画社”,这些社团巧用书画家励志,经典中孕育美好的追求;“青青数算社”“蓓蕾写作社”,这些社团借花草喻人,诗意中寄托心中的理想;“黄莺器乐社”“百灵合唱社”,这些社团以可爱的小动物为名,童趣中受到艺术的熏陶……一个个别具匠心的社团名有着读不尽的文化,一块块社团介绍牌时时吸引着学生驻足欣赏。小小的社团装点着多彩的校园生活,蕴含着无穷的“正能量”,“环境课程”便随之诞生!
“聘”一批导师,添几多精彩
    俗话说:“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一批好教师可以影响一代人。大课程观下的好教师一定是有创新思想的教师。因此,我们带着“放大镜”在教师中精挑细选:蔡磊老师擅长养花,他的“蓓蕾写作社”则以养花为主题,观察日记自然而然就诞生了;中学音乐教师刘洋是唱歌高手,我们不拘一格“聘”人才,特请刘老师担任“百灵合唱社”的辅导教师;马林宝老师写得一手好字,校园里常常能看到他的“墨宝”,让他担任“羲之软笔社”辅导教师,学员能在耳濡目染中受到书法的熏陶……总之,社团活动各尽其才,学生在导师的带领下成就了一个个“微创新”:
    绘本阅读社 喜欢读某个故事的一起读,读完后分享给大家,一人读好书,带动全班读好书。
    小丫广播社 校园直通车、美文诵读、小小保护伞,他们构成了晨会阵地的主角,从广播里传递的是孩子的声音,孩子感染孩子,不正是“微”中见“妙”?
    新华篮球社 球场上,孩子们娴熟地玩耍着手中的篮球:八字运球、过人传球、三步上篮……他们个个技艺高超,身手敏捷。
    高级书法社 练字如练人,学校报告厅是开放的练字场所,对每一个爱好书法的孩子都是开放的。久而久之,许多学生已养成习惯,在开放的报告厅里安静地临摹、仿写、创作,与无声的字帖对话交谈,与志同道合的书法爱好者切磋分享。
    “展”一份成果,显无限快乐
    为了丰富社团文化,推进社团建设的进一步开展,在学校校园网站上开辟了“社团专题网”。通过社团网站传播社团文化,增进社团之间的交流。网站上有社团新闻、活动照片、活动计划等,内容丰富、主题健康、更新及时。这个平台,不仅可以交流学习,还可以相互评价、相互激励。“晒”一张活动掠影,可以真实地反映孩子们在“第二课堂”里的精彩;“晒”一件学生作品,可以分享孩子动手实践的成功;“晒”一次活动方案,可以让社团开展得更加有效!真可谓见微知著,窥一斑而知全豹啊!
    非洲有句谚语这样说: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不可能走得很远,只有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而学校“微课程”之社团活动正是带着后小人在漫漫教育之路上快乐行走,它将在学校创建的“第二课堂”里,不忘初心,一直引领我们走向更远的地方……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