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有图画和文字。它包含浓浓的情感、丰富的语言训练元素和多元的开发价值。那么,如何使绘本阅读更加有效、更有深度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开展绘本阅读教学的策略,谈谈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立足整体,看一看
封面、封底和扉页都是绘本的组成部分,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解读和猜测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展开想象。因此,在拿到一本绘本时,别急着让学生翻正文内容,先指导学生把封面、封底翻一翻,看一看,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从而更好地指导阅读。
二、注意细节,读一读
在绘本里,图画是灵魂,是图书的生命,而不再是文字的附庸。在指导绘本阅读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细节。《爱心树》细腻地描绘了一个关于“给予”的故事。不管是画面还是文字,都非常令人感动。然而,有些学生在阅读时对细节没有过多关注,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如:大树身上何时出现了两颗爱心?爱心又是什么时候消失的?对经常出现的文字“树好快乐”,追问“树为什么快乐”……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细节,帮助他们理清故事脉络,让学生明白,大树的爱一直都在,在阅读中理解“给予”的含义,感受爱与被爱,懂得感恩。
教学《狼大叔的红焖鸡》时,作者在“狼大叔跑回家,冲进厨房”中的配图很有意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狼大叔家的厨房里有些什么,接着出示狼大叔在厨房忙活的图片,提问:狼大叔在怎么准备?环环相扣,引导学生仔细看图,推动学生一步步走进故事之中。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能够指导学生抓住细节,设置好的问题,提高学生理解文本的能力。
三、大胆想象,试一试
好的绘本不只是在讲故事,更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所以,在绘本阅读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培养,让学生对绘本的阅读更加深入。
一本书的封面很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封面让学生猜故事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如《猜猜我有多爱你》的封面是一只小兔子两手举着一只大兔子的耳朵。当教师请学生来说一说这本书可能会讲些什么时,小朋友的想象真是天马行空:“小兔子在帮大兔子挠痒痒。”“它们俩在跳舞。”“小兔子在帮大兔子按摩。”……一幅封面图片竟然会让学生想象的内容如此丰富,这不也是一种教学收获吗?
在每一个故事结束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们想象接下来会发生的故事。比如,绘本《鸭子骑车记》,讲述的是一只农场里的鸭子在骑车过程中遇见不同动物的故事。故事结尾的画面是:这只鸭子在看着一台红色的拖拉机。这时,教师可以提问:在拖拉机前,自信勇敢的鸭子又在想什么呢?它会做什么呢?让学生发挥想象说一说、画一画。通过大胆想象,学生可以进一步感受鸭子身上遇事不气馁,看准目标,勇往直前的优秀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