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8:E教江苏▪教学实践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419期 总第6086期 2021年11月29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419期  下一期
以活动为支架,落实“零起点”教学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张玉宽 发布日期:2021-11-29 08:54:54

国家“双减”政策公布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各项举措受到了普遍重视,“零起点”教学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该怎样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零起点”教学又该怎样在日常的课堂中落地生根?带着这些思考,我们以部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盼》第一课时的教学为例,以构建有效的项目活动为切入口,深入研讨反思。


一、项目活动的有效构建


课文《盼》紧扣“盼”字展开,在生动的描写中,让我们对“盼”的心情感同身受。本单元是一个习作单元,“如何围绕中心意思来写”是教学中必须把握的核心要素。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落实:一是明确“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这一阅读任务,展开文本感悟;二是抓住“从不同方面或选择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这一写作任务,来实现读写的融会贯通,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研讨,我们拟出了第一课时教学的大致思路:以“整体理解课文,让学生明白课文围绕中心意思选择哪些事例,初步掌握围绕一个中心意思进行事例选择和构思的写法”为学习目标,设计情境导入、自读探究、品读课文、写话训练四个项目活动模块,让学生在画思维导图、情境写话等活动中感悟文本,操练语言,习得写法,即时反馈,提升学习效益。


二、项目活动的对比分析


项目化学习应以学生为中心,把有效放在首位。在研讨过程中,我们将大家设计的不同活动方式对比呈现,碰撞思维,对比分析,去伪存真,追求学习的高效,从而达成“零起点”教学这一目标。


1.三种导入方式的对比分析


方式一 简单介绍作者导入。教师在上课伊始,出示一段介绍作者的文字,指名学生朗读后,再进行点评,导入课题。


方式二 以“立意”的名言导入,直接切入单元学习要素。教学中,教师出示三句有关“立意为先”的古代名人名言,在学生朗读后,概括学习要点,切入课题。


方式三 写盼、说盼,设置情境导入。教师直接揭示学习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字意,并创设情境:探寻你的脑海深处,你曾经特别盼望过什么?当时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在学生简短交流后,引入话题:文中的“我”盼望什么呢?


面对三个迥然不同的导入,我们追问:这样设计的意图是什么?在讨论中,大家感到第一种设计过于平淡,与后面的学习缺少有机的联系。第二种设计文化意识很强,但细细一琢磨,又似乎有点牵强。第三种设计以“写盼”“读盼”“说盼”为支架,拉近了课文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有话可说,更有话要说,为后面的学习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


大家一致认为,第三种设计最具人文意识,不失为“零起点”学习的良好开端。


2.两种自读探究的对比分析


方式一 以字、词、段、篇为模块,设计闯关任务,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教学中,教师以检查预习为抓手,将本课要求掌握的一类和二类生字及词语、重点句子的朗读及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进行整合,设计成三关,让学生在闯关中展示预习成果,相机进行教学反馈。


方式二 出示自读要求,给学生8分钟左右的读书时间,然后对照任务清单进行交流。先以检查难读的句子为切入口,在指名学生朗读的过程中,相机进行字、词、句的教学,再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面对这样的设计,我们追问:学生能不能从中获得真正的语文能力?第一种设计依托“检查预习”展开学习,与高年级学生的能力水平不相适应,要求偏低。可见,这个支架是不科学的,它会导致学习高耗低效。第二种设计“读”字当头,舍得给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读书,“任务清单”这一支架的呈现,更加明确了学习的方向。在师生互动环节,学生思维活跃,学习兴致极高,课堂学习氛围浓厚,“零起点”的教学要求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3.两种品读课文的对比分析


方式一 出示阅读要求:课文是怎样把中心意思写生动、写具体的呢?默读课文,找一处你认为写得生动的地方细细品读,在旁边写一写你的阅读感受。学生自读后,将教师预设的“盼下雨”中的两处精彩片段作为重点进行品读。


方式二 出示阅读要求:课文是怎样把中心意思写具体、写生动的呢?默读“盼下雨”部分,找一处你认为写得生动的地方细细品读,在旁边写一写你的阅读感受。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进行交流。


两个设计均让学生带着问题品读课文,活动环节也基本一致,但细细推敲,其理念却大不相同:方式一中,学生学习任务不明确,低效学习,存在形式化的“虚假”自主,没有把“以生为主”的宗旨放在首位。方式二针对性强,学习任务简洁明了,学生会在目标的指引下,潜心阅读,品味语言,更有利于提升阅读教学的效果。


三、项目活动的理性思辨


1.以人为本是基础


回顾本次磨课的历程,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无论什么样的项目学习,都必须把学生放在首位。在课堂每一个环节的设计上,我们都应该叩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没有收获?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很少从学生的视角看问题,往往忽视学生的学段特点、思维特点、知识水平等因素,造成了课堂上表面热闹的假象。


语文课堂中的项目活动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体现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把字、词、句的学习抓在实处。这样的活动设计,才能体现“双减”背景下“零起点”教学的要求,才会把“以生为主”的理念落到实处。


2.深度备课是前提


无论哪一个项目活动,其目标都应该是引领学生立足课文,深度参与学习,发展语文学习能力。要达成这样的目标,课前深度备课显得尤为重要。所谓深度备课,即我们要从学生、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等维度出发,努力做到“三个明白” 和“三个把握”:明白学习的目标、学习内容的来龙去脉及在教材中的地位,明白学生处在哪一个知识水平区间,明白该采用怎样的策略让学生容易理解;把握教学内容,把握教学对象,把握对象和内容的联系。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流程设计,才能有的放矢。


3.有效研讨是保证


本轮备课,我们经历了“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研讨过程。团队中的每一位同志均带着自己的思考去听试教,反复思辨项目活动设计的流程,推敲项目活动细节处理的科学性、艺术性。肯定、否定、再肯定……在不断的循环中,大家碰撞思维,优化活动流程,完善活动细节,丰富教学语言,追求每一个环节的完美,催生了有效教研的不断深入。


课堂永远是个遗憾的艺术,对好课的追求永远在路上。“双减”背景下的“零起点”教学,语文课堂上的项目化活动设计,留给我们很多思考的空间。深耕我们的课堂,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将是我们永远的追求。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