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5:E教中国•教学实践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439期 总第6224期 2022年11月28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439期  下一期
用好小组合作,开展乡村学校劳动课程教学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丁雨雨 发布日期:2022-12-02 12:48:43

随着“双减”政策的施行,劳动教育被纳入学校课程,如何开展劳动课程成为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针对乡村学校学生差异较大的情况,我们尝试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进行劳动课程教学。在早期的合作学习劳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组织松散、内容肤浅。在此情况下,规范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势在必行。

 

一、小组建制


1.科学分组,形成合力


在劳动课程中合理分组是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之所以要进行小组合作,是为了让特长不同的学生在小组内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分组之前,教师要对学生的水平进行调查,将不同层次、不同能力、有不同特长的学生组织起来,形成优势互补,以便小组之间展开竞争,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并调动班级整体学生劳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明确目标,增强归属


在小组合作中,成员之间有着共同的目标,小组目标的达成意味着每个组员的目标达成。一个小组就是一个集体,在他们的劳动阵地里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这个小组集体成长的历程。在成长过程中,学生们也会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3.小组关爱,集体成长


在劳动课程教学中,教师既要关注小组整体发展,又要关注组员个人发展。在这种关爱中,学生们才会体会到劳动的快乐、成长的喜悦。


二、规范要求


为了避免课堂上小组合作过程的无序低效,教师预先加强了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习惯的规范性指导,针对在劳动课程中小组合作出现的一些问题,开展了多次专题培训,做到指导到位,规范操作。


1.倾听与表达


认真倾听是获取同伴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小组合作成功的重要前提。在聆听同伴表达时,教师明确规定学生要做到不起哄、不抢话、不嘲笑,及时记录同伴发言的重点或疑点。表达的时候不仅要注意内容的完整,还要能根据同伴的建议做出积极有效的调整,使问题得到更加深入的解决。


2.自主与合作


小组合作和学生自主学习是相辅相成的,自主学习是小组合作的前提和必要条件,而小组合作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总结与升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合作之前,自己先进行独立思考,确立“自主思考—合作交流—自主完善”的合作流程。


3.规则与自由


学习的大环境是相对自由的,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由主动地参与到劳动课程合作学习中去。但如果失之于松,学生往往就会走上无序松散的不归路了。因此,教师应建立小组分工制度、小组交流制度等,对学生发言时的体态、语言格式等做出明确规定,只有这些制度得到有效落实,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发展成为一种习惯,小组合作才能在劳动课程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构建活动


1.没有问题,绝不合作


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是小组合作的重要前提,当学生独立思考无法解决问题时,小组合作学习就会自然而然地发生。所以,我们把“没有问题不合作”作为劳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问题引发式的小组合作学习关键点有两个,一个是对课程和教学内容的研究,如何提问非常重要;另一个是对学生的研究,引发问题的主题一定要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难度要适宜。


2.同伴助学,问题共解


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合作的形式可根据要解决的问题或研究的类别自行组内决定。这一环节的创生点是小组内互动、同伴助学,这是劳动课堂生态的重要外显形式。


3.多样展示,互动生成


小组合作的效果主要是通过小组汇报展示和呈现的。为了让学生能够做到真正合作,真实展示,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更多样化,展示过程中也不再是学生单方面展示汇报,而是与其他聆听者产生一种互动关系。在展示中尽可能引发更多的问题,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4.合作结果,多元评价


评价是推进小组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合理的评价标准能对合作学习发挥良好的导向作用。根据多元智力理论,教师制订了多元评价方法,形成个体评价细则、组长评价细则、小组评价细则、自我评价细则四个维度的评价体系。


我们一直致力于劳动教育和合作文化的建设并举,在小组合作中增强凝聚力,在规范操作中将合作变得有序,在问题研究中将合作引向深入。未来,我们将继续在劳动教育这条路上探索前进,做好小组合作文化建设的引导者。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