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5:E教中国•教学实践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441期 总第6236期 2022年12月26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441期  下一期
基于深度思维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俞敏 发布日期:2023-01-06 12:54:36

深度思维是指学生能够自主分析、评价、创造的思维,是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较高层次的认知能力。深度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深化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从更全面、更深刻、更独特的视角解读文本内容,把握重点,有助于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勤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进而提高其语文核心素养。


一、创设情境,呈现深度思考路径


情境教学是教师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教学手段之一。其应用课文中的文字描述,引导学生进行意象重建,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连贯认识,并通过深度思维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信息技术背景下,多媒体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中,为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极大便利,也为学生探索知识、发展思维和创造力发挥了强大的助推作用。


在教学《七律·长征》时,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们播放了一段当年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影视画面:千里岷山上白雪皑皑,红军迎着风雪奋勇前行;过沼泽地时,红军步履维艰,有的战士突然陷入泥潭并迅速消失,战友们来不及反应,只留下阵阵呼喊声回荡在沼泽地上空……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他们异口同声地说:“红军真伟大!”接着,教师要求学生一边诵读这首诗,一边思考:看了这些画面,读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感受到了红军钢铁般的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通过这样的情境教学,学生对整首诗的内容及其表达的情感都有了比较全面的理解。


二、恰当阅读,拓宽学生思维广度


1.预测法


预测是对课文进行的前置思维活动,是学生在阅读前结合已有知识进行的学习思考活动。在阅读教学中,预测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生活经验等进行合理选择。


比如,根据学生的直接经验来预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直接经验往往要通过角色体验来获取。例如在教学《狐狸分奶酪》一文时,教师要求同桌之间或者男生与女生之间分角色朗读,获得深度体验,然后对狐狸的说法做出判断。在教学《坐井观天》一文时,教师引导学生去模仿井底的那只青蛙,先设置一个井的道具,然后让学生进入“井底”来感受井底之蛙的视野,从而凭直接经验准确理解“坐井观天”的意义,提高阅读质量。


2.提问法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适时、适当、简要的提问,是促进学生思考的有效教学手段。比如,在教学《将相和》一文时,教师从标题着眼讲述“将”与“相”的故事,“和”一定是基于某种矛盾而产生的,那么之前究竟发生了什么矛盾呢?“将”与“相”是如何从“不和”到“和”的呢?这样的提问紧扣题目,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走向深度思考,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充分调动。


三、比较分析,提高学生思维深度


比较分析是把两篇或两篇以上的文章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从中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比较鉴别,引导学生全面把握语文知识,提升语文阅读能力以及分析、判断的思考能力和求同变异能力等。对比分析是多角度的,教师可以在分析课文特点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角度,引导学生对比分析。


比如,教师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秋天的雨》和《燕子》两篇课文进行对比阅读,让学生欣赏不同的修辞手法带来的不同阅读体验。如作者将秋雨拟人化,把美丽的秋色比作“秋雨”的画作;另一篇文章中,作者把燕子的尾巴比喻为剪刀、音符,把电线比喻成五线谱。通过对比阅读,学生对修辞手法有了更深的理解,分析探究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与提升。


又如,从文体角度做分析对比,不同的文体在描述事物、表达情感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散文《走月亮》和科普文《月球的自述》两篇文章体裁不同。通过对比阅读,学生感受到了《走月亮》描写、联想的写作手法,从儿童的视角去描写,优美朴实,活泼简约;而《月球的自述》作为一篇科普文章,短小精悍,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趣味性。


四、关注思辨,增加学生思维厚度


思辨能力是对事物的本质、特征、类别等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的内在思维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能够增加学生的思维厚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


1.批判性阅读


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思辨的机会,结合教学内容引出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在教学《精卫填海》一文时,教师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核心议题,引发学生形成认知冲突,为学生呈现出精卫填海的场景图后,再启发他们去感受精卫和石头在大海面前的渺小,使学生对精卫填海的理想和现实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引出学生深度思辨的激情。


2.辩证性思维


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巧妙引导,引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进而品味其中的用语和道理。比如,在教学《七律·长征》这首诗时,教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同学们,如果没有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壮举,我们今天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进而引发学生辩证思考,深刻感受当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3.留白式提问


在阅读教学中运用留白艺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辨,有助于学生探究知识,拓展思维。比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时,教师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同学们,如果是你们,在当时的处境下会不会选择跳崖?”学生独立思考或者以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探究,畅所欲言,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语文思维能力。


五、有效评价,发展学生深度思维


在阅读教学中,多样化的、有效持续的评价,可以促进学生的深度思维发展。评价的方法包括观察法、考评法、反思法等,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能力、个性、心理等。比如,在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时,教师从以下三个方面评价学生:学生是否掌握了本文的生字,了解了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学生是否产生了观察植物的兴趣,观察是否做到了细心细致;学生是否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产生了探究科学的愿望。


六、结语


基于深度思维,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教学核心,运用不同方法开展教学,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文章,发展深度思维能力,使其更具广度、深度与厚度,进而全面提升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