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体验情境促成数学生活化 初中物理教学弊端和革新 谈农村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
课改天地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05期 总第4130期 2010年12月28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05期  下一期
巧设体验情境促成数学生活化
来源:南京市六合区大圣小学 作者:郭学礼 发布日期:2010-12-30 17:11:55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中、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来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规律和方法。
     一、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自己把要学习的东西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如学完了“圆的面积”,出示题目: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一个近似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6厘米,求圆的面积。乍一看,似乎无从下手,但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长方形的周长比圆周长多出两条宽,也就是两条半径,而一条半径的长度是3厘米,问题迎刃而解。
     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自己去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二、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做”就是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自然会有困难,若让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的过程中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而且掌握得更牢固。
     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三、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
     这里的“说数学”指数学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
     例如学习“分数化成小数”,首先让学生把分数一个个地去除,得出1/4、9/25、17/40能化成有限小数的结论。接着让学生猜想:这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是什么原因?可能与什么有关?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后,老师再问:“这些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又有何特征呢?”学生们思考并展开讨论,几分钟后开始汇报。可见,让学生在合作中充分交流,在体验中“说数学”能更好地锻炼创新思维能力。
     四、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因此,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数学的价值。
     如简便运算125-98,可让学生采用“购物付款的经验”来理解:爸爸有一张百元大钞和25元零钱,买一件98元的上衣,他怎样付钱?营业员怎样找钱?最后爸爸还有多少钱?学生都能回答:爸爸拿出100元给营业员,营业员找给他2元,爸爸最后的钱是25+2=27元。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多减了要加上”的规律。以此类推,理解更多这样的习题。
     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经历知识获取的过程,经历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