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7:E教中国•融合创新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451期 总第6303期 2023年06月19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451期  下一期
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杨莉莉 发布日期:2023-06-21 11:04:50

2019年,北京市东城区成为国家首批“智慧教育示范区”之一,笔者所在的北京市第一零九中学也被选为智慧教育示范学校。学校鼓励教师不断尝试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笔者认为,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需要教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还要求教师能够精准判断和选择适合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那么,教师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高效教学?本文通过历史学科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实际案例,阐述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必要性及教学策略。


一、运用智慧笔辅助教学,活跃课堂氛围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学习。如今,我们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结合,改变了以往的教学形式,让教师的“教”立足于学生的“学”,使学生的能力得以展示、潜能得以挖掘。2020年9月,笔者作为初三年级历史学科的备课组长,承担起了全年级四个班的历史教学任务。然而受疫情影响,正常的教学节奏被打乱。时间紧,任务重,为了让学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笔者在教学中尝试使用智慧笔。每节课开始前,笔者会安排发放智慧笔,学生自主领取,然后分发笔者提前设计好的学案(针对教学重难点设置的小组合作探究任务单)。


一段时间之后,笔者发现智慧笔的应用给历史课堂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改变。首先,课堂气氛更活跃了,信息技术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注意力更加集中。其次,智慧笔最大的功能就是将学生书写的内容投放在屏幕上,这样学生作答的过程就能清晰地呈现出来,有助于笔者准确掌握学情,及时捕捉到学生答题过程中的问题并加以引导,促进学生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最后,学案是每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笔者通常会在课堂上做好铺垫,然后要求学生用智慧笔作答,这样笔者就能实时掌握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也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质量。


二、运用软件辅助教学,提升课堂质量


2021年5月29日,笔者在初三(3)班上了一堂特色创新课“从油画中品读党的革命史”,这节课主要借助ClassIn软件和iPad等信息技术支持,以油画为载体讲述党史。在备课过程中,笔者反复琢磨:如果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持,这节课能不能上好?有了信息技术支持,它的优势又是什么?这节课整合了教材中十节课的内容,时间跨度大,内容丰富,笔者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清晰地了解建党、建军、建国的重大历史事件,从而强化学生爱党、爱国的思想意识。


因此,笔者将中国共产党自建党到新中国成立二十八年间的艰苦历程划分为五个时期,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油画里的人物表情、人物服装、建筑物、旗帜等关键信息来区分不同的历史时期。这节课需要学生通过油画赏析,梳理出清晰的党史线索。ClassIn和iPad的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实现了师生之间的友好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首先需要检测学生对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掌握情况,这时用iPad拍照,再用ClassIn投屏,并运用勾画功能反馈学生的答题情况。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区分五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为了攻克难点,笔者在ClassIn虚拟教室中对学生进行了分组,各组学生使用iPad拖拽功能,将油画与相应的历史时期进行配对,这个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协作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历史分期知识的印象。


主干时间明确后,再具体分析每一幅油画反映的历史事实,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笔者和学生同时使用iPad的勾画功能,根据油画上的人物、建筑、旗帜、物品等细节来解读油画背后的历史,帮助学生掌握知识重点。同时应用授权功能,避免其他学生乱涂乱画;使用随机点名功能,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提升学生参与度、专注度。


课后笔者反思,如果没有这些技术手段,笔者就需要将油画打印出来发给每一位学生,那么课堂上的互动就很难做到同步,学生的参与度、积极性也会大大降低。


三、整合网站优质资源,提高备课效率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体,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现阶段在进行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过程中,很多问题都是陌生而富有挑战性的,需要每一位教师在实践中探索、思考和解决。因为即便是来自教育专家或特级教师基于理论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所设计开发的课程,也只能适用于某一特定的教学情境,所以身处信息时代,教师必须先强化自身的信息素养。只有自己具备了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备课质量,学校为全校教师购买了“学科网”学习资源。在这个平台上,教师既可以根据自身的备课需求下载所需资源,借鉴学习全国优秀教师的经验,又可以开阔眼界,促进学科素养的提升。笔者在平台上下载教学资源后,会根据学情进行修改完善,然后将其运用在课堂上,大大减轻了工作量,笔者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对学生学情的把握上。


优秀教学资源的整合不仅提升了教学的质量,也使一向枯燥无味的课堂氛围变得生动有趣起来。比如,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时,教师就可以在课件里适时插入视频链接。在教学“工业革命”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市场需求促使机器改进”这一问题,笔者播放了《大国崛起——工业先声》的视频片段。视频内容直观易懂,信息量大,能够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帮助学生理解工业革命出现的原因,及时掌握这一课的重难点知识。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全面提升了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素养。随着《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深入实施,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手段,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了学生的专注力,也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新时代是智慧教育的时代,新课标提倡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作为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使命,因此更应走在时代的前沿。实践证明,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既促进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变革,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共享意识和创新能力。笔者期待越来越多的教育同仁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不断提升自身信息素养,优化课堂教学,为学生创设更符合时代特征的学习环境,使其能够在自己喜欢的课堂里汲取知识,成长为对国家有用的优秀人才。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