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5:E教中国•教学实践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451期 总第6303期 2023年06月19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451期  下一期
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初探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郝惠敏 发布日期:2023-06-21 13:21:14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德育成为小学教育的一个重点。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人文类学科,在德育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本文立足于小学英语课程,对德育渗透的必要性和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教学策略,以期推动德育与英语课程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1.德育活动开展的内在要求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学校推进德育工作的内在要求。当前,大多数学校以班主任为德育工作主体,负责德育活动的计划和实施,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德育活动的时间间隔较长,缺乏衔接性、连贯性,导致德育活动对小学生的影响较为有限。因此,学校在开展显性德育活动的同时,还必须要以学科为载体,推进隐性德育,将德育渗透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可以借助教材中的语篇、对话、图片等,启迪学生思考,提升德育工作质量。


2.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


小学英语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其中,人文性指的是英语课程能够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发展,具有陶冶情操、价值引领、拓展视野等多方面的作用。因此,英语教师不仅要注重词汇、语法等知识的教授,还要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培养,通过讨论、启发、熏陶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英语学科本身的特质


在德育渗透方面,英语与其他学科相比有着独特的优势。首先,小学英语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元素,各个单元的主题都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其次,小学英语教材中包含了许多模拟场景和对话内容,能够为德育提供生动真实的场景,这种方式比起单方面的说教更具感染力。教师要充分运用这些素材,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1.德育渗透的意识较弱


许多英语教师虽然明白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但他们普遍认为德育是班主任或德育教师的事情,与自身关系不大,因此较少关注学生思想情感层面的发展,也没有充分关注和运用英语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同时,学校、家长也更加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对德育的重视不足。在这种大环境下,教师往往会侧重于知识层面的教育,导致德育渗透的情况并不理想。


2.德育渗透的形式单一


当前,小学英语课堂中德育渗透的方式比较单一,以教师的语言讲解为主,学生的参与感较弱,难以对德育内容产生深刻的记忆和理解。有的教师将大部分课堂时间都用于知识的讲解,在课堂最后插入德育内容,升华情感,这种方式较为刻板生硬,难以使学生真正理解和吸收德育内容。


3.德育渗透的深度不足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力度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教师尝试在英语课堂中渗透德育,但由于教育理念、教育经验等方面的制约,德育渗透的深度不足,没有切实发挥德育对小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


三、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


1.以教材为载体,挖掘其中的德育元素


教材是教学的载体,也是渗透德育的关键因素。小学英语教师首先要深入研读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将其作为德育渗透的切入点,通过融合、渗透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过程中提升思想品质。


例如在教学“The lion and the mouse”一课时,教材中创设了一个生动的故事情境,并安排了多幅插图。教师可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插图,猜测故事内容,然后带领学生细细阅读每段文字,概括故事情节,分析角色特点。教师可适时提出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表达观点。在这一互动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相关的语言知识,还从教材中获得了启发,总结出了许多可应用于生活的观点和道理。


2.以生活为背景,强化德育的渗透效果


德育应当以现实生活为背景,如果脱离了生活,德育内容就会变成枯燥抽象的教条,失去对学生成长的引领作用。因此,教师要深入了解小学生的成长环境与生活经验,将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问题、现象等融入英语课堂中,以此强化德育在英语课上的渗透效果,让学生将德育内容转化为道德素养,实现道德认知与生活行为的融合。


例如在教学“Good habits”一课时,教师可展示多幅生活场景的图片,如杂乱的房间、在楼梯上奔跑打闹的学生等,然后提出问题:“你在生活中见过或有过这些行为吗?你认为这些行为是否得当?”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思考。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生活中有哪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尝试用英语说出来。课后,教师可以定期对学生进行调查,督促他们将好的生活习惯坚持下去。


3.以实践为路径,拓展教育的活动空间


英语教育的空间不必局限在室内,教师可设计一些拓展性的活动,将英语教育拓展到学生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去。


例如在教学“A healthy diet”一课时,教师可先带领学生学习本课的基础词汇,然后让学生用英文来表达自己的日常饮食,接着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指出饮食习惯中不合理的地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书写一份健康的饮食清单,回家后交给父母。一周后,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饮食习惯的变化情况。通过这种方式推动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合作,将德育拓展到学生的家庭生活中去。


4.以技术为支持,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英语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德育工作打开了新思路。教师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技术设备,打造视听结合、声情并茂的英语课堂,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增强德育渗透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At Christmas”一课时,教师可在导入环节播放英文歌曲“Jingle Bells”,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关于圣诞节的图片,并标上相应的英文单词,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与此同时,教师可围绕“节日”这一话题进行拓展,出示一些关于我国传统节日的图文资料和视频,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在英语课程中渗透德育,既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英语学科的本质要求。小学英语教师要正确看待德育与英语课程之间的联系,深入挖掘英语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引导学生在生活化的场景中学习知识、领悟道理,理解和吸收德育内容,促进学生英语学习水平与思想道德素养的协同发展。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