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8:E教江苏•教学实践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451期 总第6303期 2023年06月19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451期  下一期
聋校数学教学中师生沟通方法探析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姜薇 发布日期:2023-06-21 13:36:51

教学沟通是指在教学开展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围绕既定的课程任务,探讨教学观点和学习心得并进行经验共享的过程。笔者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发现,聋校课堂教学中的沟通方式不同于日常沟通,教学沟通的重点在于有计划地开展教学,引导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然而,当前聋校课堂教学中,聋生缺乏主动沟通的意识,课堂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完善聋校课堂教学中师生沟通的方式迫在眉睫。本文以聋校数学教学为例,阐述聋校课堂教学中师生沟通方式的优化和改进策略。


一、聋校数学教学中师生沟通的重要性


沟通是数学学习的驱动力,它能够使学生在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数学知识间建立起连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思想。在沟通中,教师可以观察到学生的表现,从而总结出共性问题并给出指导意见,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让教与学相得益彰。可见,沟通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然而,聋校数学教学中的沟通情况并不理想,手语教学的局限性导致师生之间的交流难度较大,再加上传统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聋生无法在课堂上牢固掌握系统知识。因此,解决课堂教学中聋生的沟通问题、培养聋生在课堂上的沟通能力为当务之急。


二、聋校数学教学中互动式环境的创设


在教学“9+2”的计算方法时,学生A在纸上先画了9个圆,再画2个圆;学生B先数出9,再数出2;学生C先用手语打出9,再伸出2个手指。三位学生根据已有经验给出了各自的计算方案,但如果让他们说一说思考和计算的过程,学生往往就会不知所措。究其原因,是他们不知道怎样进行沟通,不懂如何和教师进行课堂互动。在聋校数学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法不仅可以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还能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乐于主动地去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尽情地感受学习的乐趣。


1.提高聋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正是培养聋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时期,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能够培养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教师教授的知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改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教与学的结合,并适时进行教学反思,改善教学模式,推进教学进度,创设趣味性与知识性并存的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强化聋生的主体地位,使其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在师生沟通中,教师要注意满足聋生的学习需求,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为聋生创设交互式的教学环境,使聋生能够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三、聋校数学教学中聋生沟通的阻碍因素


1.主观欲望缺乏


以往聋校数学教学大多采用的是“填鸭式”教学法,教师讲、学生听,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很少,这就导致聋生懒于思考,不懂得怎样去表达。同时,聋生的听力障碍也大大降低了他们沟通的欲望。在家中,他们和父母之间的日常沟通往往比较简单。例如,当他们想表达“我要吃两个橘子”时,会先指一指橘子,再用手比画,但当橘子不在眼前时,或者当他们不清楚这个水果的名称时,交流就会遇到困难。


2.客观环境阻碍


聋生很少在课堂上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有些聋校班级中,学生的座位安排采取的是前后座,聋生主要靠视力和听力辅助学习,但前后座不便于学生之间交流。比如课堂上,当学生回答问题或者与教师沟通自己的想法时,很多坐在前排的学生就不知道这位学生在表达什么。


3.教师引导不及时


课堂上,面对教师的提问,有的聋生不是答非所问就是直接表示“不知道”。如果多次提问均没有得到正面反馈,有些教师就会放弃提问,并不再引导聋生进一步表达。


四、聋校数学教学中师生沟通的策略


1.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聋生的听力损失程度和与人沟通的能力不一,其智力发展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新课标强调,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赞美每一位学生。聋校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聋生,给予聋生更多关爱,用爱和智慧唤醒聋生的学习内驱力。


如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笔者问:“你们会计算‘8+4’吗?”随后有学生举手答复:“老师,这题太简单了,我小时候就会算了。”大部分学生表示认同。这时,一个男孩怯生生地表示:“老师,我是数糖果数出来的。”其他学生笑了,小男孩低下了头,脸红红的。笔者微笑地鼓励他:“能不能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小男孩用手语答复:“我是在8颗糖果的基础上又数了4颗糖果加在一起计算的。”笔者赞美:“你真棒,真聪明!”这时又有学生举手:“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这样一来,课堂互动就生成了。可见,教师只有尊重、信任聋生,为其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才能和他们平等沟通。


2.掌握标准规范的手语


手语是聋校数学教学中的主要交流方式,因此,教师一定要加强手语学习,掌握标准规范的手语动作,为师生互动构建无障碍交流的渠道。同时在课堂上,教师也要多给聋生运用手语表达的机会,特别是教学文字题和应用题时,要先指导聋生用手语读题,要求聋生适当放慢速度,每个词都要表达清楚。


3.合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为了促进师生、生生沟通,教师可以根据聋生的学习兴趣、知识水平、责任心等因素,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以3~4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将所有聋生分成数个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同时为了便于师生、生生交流,可以对聋生的座位进行合理调整与安排。


总之,聋校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沟通的机会,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沟通交流中,教师关切的表情、赞赏的眼神都能让聋生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被信任的,进而获得学习的信心。此外,教师也要引导聋生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真诚待人、尊重他人,帮助其更好地融入社会。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