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阳光课堂实现课堂高效———记南京市旭东中学阳光课改之路 信息化,教育教学腾飞的助推剂
学校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06期 总第4142期 2011年01月11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06期  下一期
信息化,教育教学腾飞的助推剂
来源:南京市九龙中学 作者:宁业成 发布日期:2011-01-14 16:53:28

     南京市九龙中学是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校领导和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对学校发展的促进与引领作用。走进校园,到处都能感受到学校的信息化氛围,办公平台、无限网络课堂、交互式电子白板、MOODEL、全新录播教室、家校新干线、资源平台、九龙中学教育博客的组建、内外网的搭建等已经使学校成为市区信息化应用示范学校。
     一、课题引领
     2006年5月,学校在完成十五课题的基础上承接了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重点课题《“数字化校园”与信息化学习环境的研究》。学校高度重视该课题的研究,通过公开招标,将课题分为四个子课题:数字化校园与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学生成长博客的建设;网络授课平台的建设与使用;资源库建设。
课题组成员在认真学习有关理论,参观兄弟学校后,对数字化校园与信息化学习环境的特征、特点、方向等有了充分的了解,在三年的研究中,学校建设了以OA办公平台为主线的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数字化环境。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数字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学校的信息化环境包含了: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后勤支持等各个方面。
     “学生成长博客的建设”子课题组在课题开题后不久就建设了自己的博客平台。学生在校或在家都能利用博客平台撰写自己在学习、生活上的感受、心得。目前,学校已编辑出版了学生博客文集《绽放》共5期。
     “网络授课平台的建设与使用”子课题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子课题组成员首先研究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的特点、模式等,然后自己利用Moodle平台搭建了网络授课平台。课题组成员根据学科的特点,首先选择了英语学科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课题组又确定了英语学科的复习课。经过一年多研究,该项实验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资源库的建设是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资源库建设研究子课题组自己动手搭建了资源库平台,学校也在制度上对资源库建设做出了有力的保证。每学期,学校根据各备课组资源上传的数量和质量给出一定的奖励。目前,全校各学科的资源(教学设计、课件、习题)已达到或接近三套。为了让学生也能充分享受学校的教学资源,学校又和“家校新干线”合作,为学生提供了能在网上自主学习的“活”的资源。
     二、培训推进
     信息化工作推进的基础是老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而加强培训是提高信息素养的有效手段。
     对学生的培训主要是利用信息课和网络夏令营进行。目前学生能充分利用学校信息化优势,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发展自己的特长。近几年,有很多学生在中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上获奖。
     对老师的培训分三个层次:一是对全体老师的培训。定期对全体老师进行有关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鼓励老师参加全国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考试。学校所有适龄教师全部通过国家级考试。二是对35周岁以下老师的重点培训。青年教师思想活跃,敢于探索,他们是信息技术应用的中坚力量。学校对青年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实践支持
     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主要是从硬件建设和软件的应用两个方面进行的。
     (一)硬件建设
     近几年,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加大了现代教育技术的硬件建设,分别建设了网络信息中心、多功能演播厅、校园广播系统、校园安全监控系统、校园办公平台(OA)、校园直录播与点播系统、自动化录播教室、教师备课、授课平台、Moodle平台、无限网络课堂、心理咨询平台等。学校充分利用这些设备加强学校的管理、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
     (二)软件应用
     学校信息化的应用主要是从三个方面着手: 即助管、助教和助学。
     首先是学校的管理信息化。学校建设了自己的OA平台,学校所有的管理工作都在OA平台上进行。既提高了管理效率,又节省了开支。目前,OA平台已涉及到了学校的各个方面。学校真正实现了办公无纸化和办公现代化。
学校的信息化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全校每个教室和功能教室都装有多媒体教育设备。学校花了三年多时间建设了具有本校特色的资源库,为多媒体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上,九龙中学也走在了全市的前列。学校成立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研究小组,摸索其应用规律,取得了显著成绩。
     为了推广网络教学的研究成果,学校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建设了两个无线网络课堂。无线网络课堂是一个全新的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调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而且教学反馈及时,教学效率高。同时,借助于远程技术,网络课堂还能向课外延伸。学校建立了教师和学生的博客平台。博客包罗万象,有教师的教学心得和对学生的谆谆教导、有班级的全家福、有学生自我个性的展示。这里既是学生展翅翱翔的蓝天,又是老师辛苦劳作的实验田。
     为了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学校还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在西祠建设“龙韵工作室”,成立了文学社、摄影沙龙等。目前,龙韵工作室已成为了学校师生的精神乐园。
     四、成果渐现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信息化工作的推进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继2009年学校学生中考英语成绩有大幅度提高后,2010中考学校也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九龙中学现是江苏省数学资源研发基地,有三位教师成为省数学资源研发、研究人员。信息化的环境还促进了师生的共同成长。学校近三年来信息化工作在省市多年获奖无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以信息化推动的教育现代化已拉开大幕。九龙中学信息化特色已初步形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九龙中学将会插上信息化翅膀,以信息化特色使学校走上腾飞之路!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