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4:E教中国•家校共育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453期 总第6332期 2023年09月18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453期  下一期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探究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梅杰松 发布日期:2023-09-15 11:24:16

孔子曰:“少成则若性也,习惯若自然也。”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人终身受益。小学生可塑性强,因而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班主任是班级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连接学校、家庭、社会三方教育力量的重要桥梁,应担负起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责任。


一、榜样力量,言传身教


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常常是他们争相模仿的对象,因而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的行为影响很大。所以教师应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一点一滴地教育和感染学生,往往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好习惯。


比如,我发现学生乱扔垃圾的现象较为严重,三番五次地教育和引导均不见成效,学生依然我行我素。于是,我想到了我曾经的班主任老师。有一次,我无意间把一个纸团扔在了地上,被他看见了,他没有批评我,而是默默地捡起来扔进了垃圾桶。当时,我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耳后根,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乱扔过垃圾,一个良好的习惯就在老师这个小小的举动中悄然养成了。面对班级乱丢乱扔垃圾这一现象,我何不效仿我的老师呢?于是每天走进教室,我的第一件事就是弯腰拾捡教室里的垃圾,对学生,我没有一句责备,就如当年我的老师那样。学生似乎也感受到了什么,他们开始沉默不语。慢慢地,有的学生开始弯下腰来……在我的示范带动下,久而久之,教室里的地面上已经很少再看到垃圾了,就连杂物也摆放有序,讲台也被收拾整理得整整齐齐。


二、规章制度,合理约束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帮助学生建立规则意识的时候,第一步就是要通过奖励和惩罚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对错,当遇到奖励和惩罚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则采用训诫。在训诫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方法,要师出有名,让学生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受训诫;教师要牢记训诫不是目的,而是让学生知道对错,了解规则,这才是使用训诫手段的最终目的。


要让学生改掉陋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良好习惯的形成,离不开规章制度的约束,比如班级值日,如果完全靠学生自觉自愿,有的学生势必会松懈、偷懒,所以要让学生有章可依,这样才更利于班级管理,也更有助于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班级管理中,我非常重视制订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开学初,我会与学生一起选举班干部,并强调班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再与学生一起制订详细的班级相关制度,以及相应的奖励制度。面对学生的点滴进步,我会毫不掩饰地表示欣赏和认可并予以鼓励。此外,我还在班级中开展评比激励机制,营造竞争氛围,让学生以“赛”促学,效果明显。实践证明,合理的规章制度能够对学生起到约束规范的作用,评比激励机制的引入,有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家校携手,合力共促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仅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努力,还要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那么,如何与家长沟通,并取得家长的配合呢?这就要求教师与家长密切沟通,通过家长会、班级群、亲子活动、主题班会、面对面交流等多种途径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


例如,为了帮助高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召开了家长会,让家长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接着与家长一起探讨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在家长的支持下,我们开展了“21天阅读日”活动,让家长密切配合与支持孩子的阅读,并号召家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放下手机,翻开书本与孩子共同阅读,一起交流阅读感受,书写读书心得,进一步促进阅读习惯的养成。在这项活动中,班级形成了浓烈的阅读氛围,家长帮孩子整理阅读清单,陪孩子去书店、图书馆等。一时间,“今天你读书了吗”成了班级最新流行语。很多学生在这项活动中爱上了阅读,并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社会教育就是学校—家庭教育。”可见,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一致性,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的使命。家庭与学校犹如船的两支桨,需要协同努力,共同配合,只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船才能扬帆起航,到达理想的彼岸。


四、持之以恒,巩固习惯


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教师要允许学生慢慢成长,因为习惯的养成需要有个过程;学生也要一步一个脚印,不能图快。比如刚开学时,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我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教育学生不要乱扔垃圾,养成爱干净、不乱丢垃圾的好习惯。


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需要学生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更需要教师和家长有足够的耐心。研究表明,培养一个习惯需要三个月的时间,其中第一个月是至关重要的,只要坚持下去,好习惯将会受益终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行为将经历被动—主动—自动的过程,并逐步形成一种习惯。这个过程有长有短,因学生个性和成长环境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而这一过程也是考验家长耐心的过程,因此家长的支持和包容很关键。


总之,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教师要立足学生实际,注重过程,既要抓住关键时期的强化培养,又要时时注重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还要经常开展一些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习得习惯,并体验到好习惯的重要性。基于此,教师要做好心理准备,同时也要对教学方式进行积极探索和创新,不断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探索更好的方法,寻找更便捷的道路,让好的行为习惯助力学生健康成长,一路芬芳!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