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HD又称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是儿童期最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之一。注意力差、多动、易怒是ADHD儿童最显著的表现特征,哪怕是面对自己最感兴趣的活动,ADHD儿童也很难维持较长时间的专注。
游戏是儿童探索社会的主要方式,他们能在游戏中了解社会交往规则,包括游戏开始前教师宣布的外显规则以及游戏过程中儿童自主发现的内隐规则。所以,以游戏为切入口帮助ADHD儿童建立规则意识,对他们掌握社会行为规范、了解世界规则具有深远意义。作为游戏的支持者,教师要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针对具体游戏设计恰当的游戏目标,用切实可行的手段延长ADHD儿童的注意力,实行有效正强化,帮助其在潜意识中逐步建立规则模型。
一、巧设规则,渗透意识
规则游戏指教师通过各种手段,根据ADHD儿童的兴趣和身心发展需求,群体共同制定的发自内心、规范行动的游戏。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做游戏的主人,ADHD儿童才能更好地了解规则。
由于个体差异,规则游戏需要兼顾全体并循序渐进,规则的内容和方式要有助于儿童在发现、倾听、交流的过程中自我实现,并引导其将外在的规则要求内化为自身的规则意识。教师要充分了解ADHD儿童在游戏中理解和执行规则时遇到的困惑,引导其对规则进行探知,激发其内在动机。规则的呈现形式可以图文并茂、色彩鲜明,不断冲击ADHD儿童的视觉神经,在潜移默化中渗透规则。
二、巧用鹰架,养成规则
1.环境创设,标记规则
环境是无声的教师。在ADHD儿童一日生活场景中有效利用环境,能方便ADHD儿童在区域游戏中更快进入角色。教师可以在所有区域游戏的柜子上都设计好方便理解的标记,例如在教室门口通过设置签到表的方式让大家知道谁来了,同时在班级指定区域挂上牌子,规定当人数达到3人时,其他人就不可以再进入该区域;又如在建构区贴上积木、雪花片、纸杯玩具等标记,并带领ADHD儿童逐一认识这些标记,让他们清楚地知道各种游戏材料的摆放位置,牢记游戏结束后要把玩具送回对应的“家”。通过观察、尝试,ADHD儿童便能逐步有序地进行游戏,将规则意识贯穿于一日学习与生活中。
2.行为示范,规范引领
ADHD儿童有时无法控制自己的言行,冗长的语言说教一般无法在其内心激起涟漪,在问题行为出现时,榜样示范的作用更强大,正所谓言传不如身教。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用适当的动作提醒ADHD儿童遵守游戏规则,如在游戏表征分享时,ADHD儿童经常会不由自主地插嘴,还会出现多余的肢体动作,此时教师如果强调“不能插嘴”,根据就近原则,他们的耳朵接收到的信号恰恰是“插嘴”,这样的强调便不能有效阻止问题行为的再次发生。所以,教师可以通过规范的举手姿势提醒爱插嘴的ADHD儿童,让他们在有样学样中知道礼貌倾听、按序表达。
3.巧用回忆,联结通道
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管住嘴,做观察者、倾听者、记录者。游戏分享时,教师可让大家通过图片或视频讨论交流彼此的行为,讨论时少说“不可以”,多问“为什么”和“怎么办”,引发思考,让儿童自己探究解决问题的通道。例如建构区经常发生争抢玩具的情况,ADHD儿童会一边抢玩具一边说:“我要玩,给我!”另一个孩子也不甘示弱:“老师说玩具是大家的,这是我先拿到的。”这时教师可以通过视频的形式拍下这一过程,放在大屏幕上引导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遇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让ADHD儿童自主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自身经验的再现、反思、总结,打通行为与意识之间的通道,逐步增强他们的规则意识。
4.角色体验,厚植规则
ADHD儿童生活体验感较弱,这也是导致他们规则意识薄弱的原因之一。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在游戏中增加角色体验的频次,让他们尽量多地体验社会中的职业,在体验中知晓每种职业的规范。例如体验超市理货员的工作,可把ADHD儿童带至超市,让其亲身感受理货员的一日工作,同时设置游戏奖惩,用奖惩约束其行为。在体验中,ADHD儿童知道了理货员工作的流程,并了解了每个流程的具体要求,同时也知道了达不到要求将会受到的惩罚。在这样的角色体验中,规则慢慢入脑入心。
三、家校协同,强化规则
良好的规则意识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游戏中反复训练的。教师要在每一次活动中都设置好规则,不能时而抓紧时而放松,当天的问题必须当天解决。ADHD儿童行为规则的养成是一项大工程,以游戏为切入点,通过一次次纠错,规则意识便能扎根在ADHD儿童心底。同样,家长在规则意识的养成过程中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ADHD儿童没能遵守规则时,家长一定要意志坚定地引导其改正,不能让规则流于形式。
从行为规范向道德品质的转变,对ADHD儿童来说不仅仅是外在的限制,更是内在的感受,因为只有在规则中才能体验真正的自由和快乐,才能更好地获得社会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