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校本研修凝聚发展协力 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红茶坊”教研活动纵览 让每一面墙跃动生命的语言 南京市扬子第二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构想和实践
学校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07期 总第4177期 2011年03月01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07期  下一期
让每一面墙跃动生命的语言 南京市扬子第二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构想和实践
来源:南京市扬子第二小学 作者:葛春庭 发布日期:2011-03-10 09:40:35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是学校本身形成、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学校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生活的灵魂。因此,建设校园文化,提升办学品质,打造特色学校是每所学校的追求。
     南京市扬子第二小学是一所小班化学校,学校的省级课题是《小班环境下生命化课堂的实践研究》。生命化教育和小班化教育都强调的是关注生命个体的健康发展。在生命文化理念的引领下,学校经过几年的酝酿,反复的推敲,多次的设计,初步形成了构建校园生命文化的整体构想,并进入了整体实施阶段。
     在校园环境文化的建设中,学校始终以实现学生生命幸福为目的,将全体师生纳入校园文化的建设中。
     一、在构建中谋划
     校园文化的设计和建设是个庞大的工程,学校认为,这个浩大的工程不应该只是校长等几个人的事,而是全校师生共同的大事。校长以及领导班子可以是校园文化理念和总体框架的把握者,而师生则是其中的设计者、创造者。因此学校在确定校园文化的整体框架之后,选择一些物质文化建设点让师生出谋划策,培养师生的主人翁意识。
     学校将72根走廊主题立柱的内容和编排形式让学生来参与设计。365天,每天都值得纪念,那么围绕生命化教育选择哪72个节日呢?这时就让学生去选择、推荐节日。精选的72个节日,用什么画面来呈现呢?学校又让学生围绕选择的节日找相关的画面和资料,用传神的图画和简洁的语言介绍这些节日。可是,这样呈现的主题立柱仍然与学生有距离。因此,学校在每根主题立柱的下方编排了“我的话”,由设计的学生写下对这个节日的感言。这根浸透着学生智慧的主题立柱就大功告成了。72根主题立柱,是72个学生对生命的一次难得的感悟,闪耀着72个学生的智慧火花。
     二、在布置中参与
     在实践中学知,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明理,在实践中激情。实践给学生的教育既有深度,又有持久力。校园环境文化设计、制作好后,就是布置上墙。主题壁画上墙时,学生们惊讶、赞叹的神情让我们既欣喜又满足。漂亮的环境文化固然能给学生们带来片刻的愉悦,但是,如果能参与布置,其中的过程更能打动学生,给学生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更强烈。因此,学校也安排了学生参与紧锣密鼓的校园文化布置之中。
     “主题立柱”中的“我的话”是学生工工整整地誊抄、压膜、粘贴的;“主题地牌”中的“我的生命感言”是在全校学生中征集的精彩学生语录,并由学生誊写、粘贴的。在校园文化布置中,学生参与最多的就是主题长廊了。长廊里错落有致地悬挂着学生镜框,一个镜框是一个学生的展示台。这些镜框有方形、矩形、梯形、菱形;镜框里的内容有特长展示,有珍贵照片,有成长宣言,有获奖证书,有难忘的回忆,有开心瞬间……都是学生精挑细选独自布置的。学生独自布置自己的镜框时,在取舍中回忆,忆起往昔,再次动情。当604个学生把自己的镜框悬挂在教学楼的长廊时,这样的气势震撼了每一个人,感动了每一个人。这样的情感一定让每一个学生终身难忘。
     三、在满足中自信
     成绩优秀、多才多艺的学子是学校和老师的宠儿,他们很容易就能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赞许。然而,成绩不理想、平平常常的学生每天的滋味也许就如白开水,淡而无味。
     可是,每个生命都应该是平等的、多彩的。学校的校园文化就时刻在给他们打气和助威,它带给每个师生,包括来学校的领导和嘉宾的视觉冲击和精神震撼是非常强烈的。在校园内,每个人都能找到一个或几个自己的“阵地”。每每从自己的镜框下走过,从自己设计的主题立柱旁跑过,从自己誊写的“生命感言”边绕过,看到有同学和老师驻足欣赏,自豪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
     四、在欣赏中尊重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应当坚侍一些基本的原则。尊重,便是其中的原则之一。尊重是人与人之间良好交往的基石。尊重他人是向人传达善意的信息,也是自尊自爱的表现。因此,相互尊重是学生道德教育应该重视的内容。
学生们活泼、好表现,常常发表独特的观点,甚至因观点不和而争执。分析原因,这也许是因为教师注重学生个性培养,每个学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肯定都比较多,所以自信十足。但每个人最终将在社会中生活,能够融入社会、紧密合作是现代人必须的素质。因此,学校利用校园环境文化,让学生看到别人的长处,分享别人的智慧。
     五、在研究中感悟
     “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学校的校园文化也应是如此。校园呈现出来的静态的文化符号,只有学生用自己的经历去解读它、丰富它,这样的校园文化才更具有生命活力。
     在许多学校,任教综合实践学科的老师在因内容贫乏不知道上什么而苦恼时,我们却为因实践内容异常丰富需要挑选而苦恼。学校的校园文化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把它设计成校本立体教材,铭记生命中的每一天。85根生命立柱,每个立柱就是一个主题;18面生命律动墙、15面生命安全墙,每面就是一个主题;33个主题地牌,每个也是一个主题。每个主题都是一个实践课题。
     六、在展示中享受
     让学生时时品尝实践的甘甜,时时感受自我生命的价值,是学校生命化教育的追求。因此,学校将主题立柱、主题地牌的解读权交给了孩子。每学期,学生在校园文化的各个主题中选择性地实践研究,每个人对各自的主题或多或少有了些了解和体验,这时,学生就担当这个主题的解说员。只要有来宾,或是周五巡游,他们就给各位介绍。这是实践成果汇报式展示,这个解说的过程同样也属于综合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一个主题的完整的实践研究过程,将生命化主题的内涵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中、血液中。
     扬子第二小学校园文化的构建是对师生进行生命化教育的过程,也是创设生命化校园的过程。学校已经渐渐成为一个生命化教育的大课堂,成为一个生命化教育的主题园,成为影响师生成长的生命摇篮。校园需要文化的浸润,生命更需要文化的“润泽”,让校园文化的孕育始终充盈着绿意,让文化的传承成为校园永恒的主题。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