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指帮助学生获得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而诗歌作为我国文化瑰宝,具有语言美、画面美、情感美等特点,是美之集大成者,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培养学生审美创造能力的有效载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借助现代诗歌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本文基于部编版语文教材,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进行实践探究,以期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一、品读现代诗歌,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诗歌语言富有灵气,字短情长,很多字词的选用体现了作者的别具匠心。戴望舒的《在天晴了的时候》这首诗在词语的运用上耐人寻味、十分巧妙,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会这些字词的妙用,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例如在“炫耀着新绿的小草,已一下子洗净了尘垢;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试试寒,试试暖……”这几句诗中,“炫耀”一词贬义褒用,让人感受到了小草的勃勃生机,突出了雨后小草更绿、更茂盛的样子;“胆怯”一词运用拟人的手法,将小白菊重新焕发生机的状态描写得十分生动。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能够感悟作者用词的精妙,从而体会到诗歌的语言美。
二、细读现代诗歌,想象诗歌的画面美
优秀的诗歌作品往往能给人带来想象的空间,富有画面美,是引导学生想象各种美好情境的有效载体。学生在想象美好画面的过程中也能获得美的熏陶。
例如在教学冰心的《繁星(七一)》这首诗时,学生可以先反复品读“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画面:皎洁的月光照耀在园中,在藤萝叶下,“我”坐在母亲的膝上,听母亲讲过去那些动听的故事。学生在想象画面的过程中,能感受到母爱的温馨。又如叶赛宁的《白桦》展现了白桦的高洁、挺拔之美,结尾处写道“白桦四周徜徉着姗姗来迟的朝霞,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极具画面感,学生根据诗歌内容想象画面,仿佛看到了在朝霞的衬托下,银白色的白桦染上了一层光晕,变得格外秀美。通过细读诗歌、想象作者眼中的画面,学生能感悟到诗歌的美,受到美的熏陶。
三、体会现代诗歌,感悟诗歌的情感美
每一首诗歌都蕴含着作者的情感,在诗歌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感受作者的情感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一环。教师在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语言美、画面美之后,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情感美,这是对学生审美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培养。
例如在教学冰心的《繁星(七一)》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思念;在教学另一篇《繁星(一五九)》时,可以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对母亲的依恋,对母爱的赞颂;等等。
体会作者的情感不是教学的终点,教师要在教会学生体会作者情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升华个人情感。
例如教学《繁星(一五九)》时,学生由体会作者对母亲的依恋,学会回顾母亲对自己的付出,感悟母爱的伟大,从而学会感恩,并学会用行动去报答母亲。
总之,在现代诗歌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学生感悟诗人美好的情感,提升道德修养。
四、摘抄现代诗歌,品味诗歌的多样美
在新课标理念的引导下,语文教学不应局限于教材和课堂。教材是一个范例,它能引导教师带领学生发现更多美好的素材,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综合性教学,引导学生去阅读更多现代诗歌的名家名篇,发现更多精彩的文章。
学生可以走进书店,摘抄自己喜欢的诗歌,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为诗配画、书写目录、制作摘抄诗集等。在摘抄诗歌的过程中,学生们不断与“美”相遇,将“美”定格在精彩的文字中,定格在作者美好的情感中。
五、创作现代诗歌,表现诗歌的生活美
小学生普遍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教师在重视对学生审美感知能力培养的同时,还应当注重对学生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作文课上,教师可以启发、引导学生创作现代诗歌,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有学生根据所学诗歌写出了富有美感的诗句,如“深夜,繁星闪烁,圆月如盘,皎洁的月光洒向大地,树儿困了,鸟儿睡了,工作一天的人们,进入梦乡了。”“雨像一个魔法师,在美丽的秋天,变出丰收的粮食。”……
学生学会学以致用,就能创作出更多精彩的句子。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感悟诗歌,更学会了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学会用文字表现生活。
此外,教师还可以将诗歌创作与其他学科联合,例如与美术学科相结合,让学生在美术课上为自己的诗配画,提升学生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教师还可以将学生作品收集起来,制作装订成一本“诗集”,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美好回忆。
现代诗歌是美的集大成者,是教师培养学生审美创造能力的有效素材。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所蕴含的语言美、画面美、情感美,引导学生表现美、创造美,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