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0:E教江苏•教学实践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465期 总第6407期 2024年04月08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465期  下一期
寓教于美 以美育德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周小兵 发布日期:2024-04-03 15:10:31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教师应做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道德启蒙人。《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明确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和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教育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那么,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如何寓德于美呢?


一、挖掘教材内容,助力德美交融


美术教材中蕴含了许多德育因子,美术作品的内容、创作背景都可以作为教师渗透德育的载体。


以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星空的联想”教学为例,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马王堆汉墓帛画,在介绍这类画作是西汉时期人们对天空的想象后自然引出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接着,教师继续展示“神舟六号”的升空过程,使学生意识到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宇宙、星空的向往,让学生懂得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生活。随后,教师指导学生用对比的眼光观赏画家米罗的《星空》和梵高的《星空》,从这两幅作品中体会观看星空的不同视角,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在课堂收尾环节,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梵高创作《星空》的不易,从而驱动美术教育和德育不断相融。


二、实施小组合作,指向并肩作战


新课标倡导教师采取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这样不仅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以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下册“我们班级的标志”教学为例,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标志在生活中的作用,并学会运用联想与概括的方法设计标志。课前,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告知学生接下来的整节课将会以小组竞争的方式进行,整节课表现最佳的小组为获胜组,教师会为获胜组的每位成员颁发小礼物。合作竞争机制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合作探究中。例如,在课堂初始阶段,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标志,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标志在生活中的作用。在此过程中,回答问题最多且正确的小组计1分。又如,当学生初步理解了标志的概念、形式、用途后,教师可以引导各组用绘画、拼贴等方法共同设计一个班徽,设计结束后各组轮流上台汇报,再由全班投票选出最佳图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带着饱满的创作热情认真学习,感受团队的力量,建立良好的合作精神。

 

三、链接实际生活,实现学以致用


艺术源于生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领学生用美术的眼光对生活元素展开分析,这样既可以促使学生在熟悉的领域内发散思维,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养成学以致用的品质。


以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对称的美”教学为例,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对称的造型,掌握对称图形的创作方法。对称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所以教师可以将生活元素贯穿整节课。首先,在新课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借助剪刀、水杯、蝴蝶标本等具有对称性的实物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观察这些实物有什么共同点。若学生没有思路,教师则可给出提示,引导学生观察实物的两边是否相同,感受整齐的美感。接着,教师可引入“对称”这一名词,继续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物(拱桥、门窗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对称的概念。然后,教师让学生分析如果这些实物没有对称元素支撑,会出现什么情况?这时学生会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而意识到对称所带来的平衡、稳定、协调。最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折纸、绘图、剪纸,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会对称的创作。在学生掌握了对称的技法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对称的方式剪一些窗花来布置教室,以此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并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美术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四、立足本土资源,促进爱乡之情


本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作为美术课程德育化的一大思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向学生讲述一些美术文化知识,使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加深自己对家乡、对国家的认知和情感认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爱国、爱乡之情。


以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下册“家乡的桥和塔”为例,该章节讲述了有关桥、塔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事先拍摄一些当地的桥、塔的图片,在课堂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设备先带领学生欣赏世界著名的大桥以及各种塔的图片,加深学生对桥、塔结构的认知。然后,教师展示事先拍摄的家乡的桥和塔,这时学生会主动带着美术的眼光欣赏自己的家乡,进而激发出内心的爱乡之情。若当地没有标志性的桥或塔,教师则可以鼓励学生为自己的家乡设计一座“未来的桥”,以此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五、善用鼓励评价,落实个性发展


学科德育需要以生为本,美术教师除了要挖掘德育素材外,也要将德育以春风化雨的形式融入实际教学中。鼓励性教育、赏识性评价可以促进因材施教理念的落实,使教师关注到每个学生,起到“润物无声”的德育效果。


以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我设计的自行车”教学为例,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自行车的结构、功能后,教师可以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鼓励学生按照当前认知设计自行车。在此过程中,教师巡视观察每位学生的表现,挖掘不同学生的闪光点。例如,A同学的构思新奇,他的自行车看着很酷;B同学的色彩搭配非常丰富;C同学运用了对称概念,设计的自行车非常美观……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以持续性的鼓励评价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树立美术创作的信心,从而达成和谐的美术德育化局面。


在指向立德树人的教育视角下,将德育融入小学美术教学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意义。在本文论述中,教师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子,结合小组合作、生活化教育、本土资源、鼓励性评价等策略,使德育无痕地融入小学美术教学,切实增强了美术学科的育人价值,为学生今后的综合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