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书法艺术,蕴育校园文化,推进素质教育 让国学陪伴儿童快乐成长
教育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08期 总第4189期 2011年03月15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08期  下一期
让国学陪伴儿童快乐成长
来源:南京市扬子第四小学 作者:季红兵 发布日期:2011-03-28 15:16:12

     近年来,南京市扬子第四小学致力于文化弘扬,潜心于国学教育,以中华文化经典为载体,让学生快乐学习、科学传承,在潜移默化、身体力行中,实现道德素养、人格意志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童心享受国学的快乐
     国学学习坚持“始于快乐、终于智慧”,是“亲近”“有趣”“生活”而“适合”的。学校将国学教育目标具体化为十二个子目标“勤、孝、健、勇、礼、艺、爱、博、诚、智、俭、志”,师生共同设计了深受学生喜欢的“儒香少年”的动漫形象,为十二个子目标进行情景化、故事化设计,用古代格言警句予以精辟注解,并设计和印刷成书签,用于对学生进行评价奖励,做到耳熟能详。
     在国学教育熟读成诵、感悟自省、实践社会中,离不开一个“情”字,激发情感、营造情境、充满情趣。音乐、动画、视频、故事、课本剧等将经典国学插上情境的翅膀,学生在充满想象的国学世界里尽情翱翔。“唱、演、舞、跳、诵、画”等是学生国学教育中喜闻乐见的形式,跳皮筋时边跳边唱童谣《弟子规》;浅声吟唱哲人天籁之音《论语》;纵情载歌载舞演绎《满江红》;挥毫泼墨描绘一幅“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美景。
     学生是国学教育的“主人”,积极参加国学教育自主组织,校级“儒香小书院”和班级“儒香小组”,有的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国学专题小研究,有的通过阅读仿写诗词或自创诗词,有的参与经典舞台剧、课本剧表演,有的建立了自己精彩纷呈的国学博客,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学习。
     课程传承国学的精粹
     让国学的真精神在学生的生命中扎下根,学校打造了鲜活的、灵动的、有着持久的生命力的国学教育课程体系。以环境、学科、活动为三大课程群,集成“专题课程、隐形课程、微型课程、实践课程、综合课程”等多重课程形态,构建学校国学教育课程体系。
     在环境课程开发中,建设浓厚国学文化氛围校园环境,使其显性化、课程化,让学生品味、感悟、内化。建立国学教育长廊,以“走进经典”为主题,以“名家、名言、名篇、名作”为内容,包括主题墙报、造型设计、大型壁画、景观景点、设施陈列、专用国学教室,学校将这些“无声的语言”绘形绘色,把国学教育长廊的内容编成教材,带进课堂。
     在国学学科课程建设中,创造性地使用经典蒙学教材:《三字经》《弟子规》《成语典故》《三十六计》《古文观止》等。加强国学经典传统文化的学科渗透。数学学科中体现传统数学思想元素;音乐课堂上欣赏民族经典乐章;美术课堂上学习民间工艺,欣赏赏心悦目的唐装等。同时,着力开发国学经典教育校本课程。学校以市“十一五”课题《小学国学启蒙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为引领,已成功开发《论语》《经典古诗词》《德行教育》三本校本教材,这三本教材在“2010年南京市小学优秀校本课程教材评比”中获二、三等奖。
     开发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系列(“忠、孝、雅、诚”主题教育活动),利用国学经典中传统文化美德资源进行德行教育。开展“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的节日系列教育活动,在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节日,了解节日风俗,诵读诗词歌赋,赋予时代内涵。每学年举办一次“儒香文化节”和“儒香文化论坛”,包括经典诵读比赛、国学才艺表演、国学开心辞典、国学教育沙龙等系列综合教育活动,全体师生全方位感受国学的博大精深。开展“同读国学经典,建设儒香家庭”活动,推荐国学经典家庭读本,举办“亲子诵读经典”和写同题“读经感悟”征文。开展社区国学教育活动,举办“社区国学宣传广场活动”和学前儿童经典诵读班。
     文化浸润国学的雅韵
     在国学教育的浸润和洗礼下,学校致力于建设“学校幽雅、教师博雅、学生文雅”的儒香校园文化,铸造师生的精神支柱,提升学校的文化品质。
     建设“墨香盈袖”的幽雅校园。让校园每一面墙跟学生对话,每一个声音触动学生的心灵。门厅“万世师表”孔子像、古色古香的治学对联、电子屏“格言佳句”和“国学教育天空”宣传栏、墙壁上诗画交融的诗词名篇、班级各具特色的国学文化墙……无不使国学经典成为师生最亲密的伙伴。还有国学教育听觉盛宴:周一举办国学名句广场学习活动,周四的晨会进行国学经典诵读,周五为“儒香”文化专题广播,课间播放经典国乐,课前一分钟诵读一句经典名言……
     造就“儒风雅范”的博雅教师。学校教师文化以“博爱、博识、雅言、雅行”为目标,通过“读”“听”“讲”“行”进行修炼。读:读中华文化经典名著,增国学素养底蕴。听:聆听国学大师的教育心声,邀请国学教育大师到校讲学,观看精选国学教育讲座视频。讲:开展“尚礼正身、儒风雅范”国学讲坛,学校国学教育的“草根专家”轮流担当主讲,从名著鉴赏、人物评析、传统民俗、诗词诵读等不同角度,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例,进行生动形象、翔实丰富的解读。行:重视教师行为文化建设,规范教师的仪表、服饰、风度等形象文化和仪式文化,真正树立“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师形象。
     培养“厚德尚行”的文雅学子。学校主要抓住三大文化建设:德行文化、礼仪文化和节日文化。德行文化:学校参加南京市“十一五”重点课题《建立在学生需要基础上的主题育德的范式研究》中,从传统美德的角度深入开展德育范式研究。主要以《弟子规》为基本教材,引用经典美文,列举中华德行典故、中华传统礼仪、古代名人德行等精心编写了教育方案,引导训练学生行为规范。礼仪文化:开学典礼、升旗仪式、入队仪式、毕业典礼等为基本形式的礼仪文化,让一种礼仪渐变为一种打在每个学生身上的烙印、一种浸入每个学生骨髓的文化因子。节日文化:利用“六一”、国庆等重大节庆日和清明、中秋等传统节日,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文化,创造学生展示自我、张扬个性、奋发向上的平台。
     国学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推进学校优质教育提升。学校在区学校发展水平的评估中屡获一等奖,还被评为江苏省、南京市“和谐校园”。在江苏省区县教育现代化评估中,学校鲜明的国学特色得到了评估组组长、江苏省教育学会会长周德藩的高度赞誉。六合区委书记李世贵在考察学校时称赞“扬子四小在传统文化教育上形成了知名品牌”。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