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道杠”想到的 特色国防教育武装校园文化
声音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12期 总第4225期 2011年05月10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12期  下一期
从“五道杠”想到的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1-05-26 14:55:12

     武汉“天才少年”黄艺博,两三岁便开始看《新闻联播》,7岁就开始坚持每天读《人民日报》《参考消息》,在全国重要报刊上发表过100多篇文章,并将所得近3000元稿费和变卖废品赚来的零花钱全部用于资助与看望孤寡老人。另外据其父母介绍:“他上网只关注国内外新闻大事,从不玩游戏”“关注民生”“一些政治观点让大人都感到吃惊”……
     从报道的字面意思来看,一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翩翩少年已跃然于纸上,别的不说,单说把稿费和变卖废品的零花钱用来资助和看望孤寡老人,这一点就非常让人佩服。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从头到尾没有半个贬义词的正面报道,却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一时间,有关黄艺博的各种新闻和言论,都以极其抢眼的方式,冲上各大网站的首页,大家根据各自的理解,开始解读起这个“官场神童”。
     在“五道杠”副总队长黄艺博引起的质疑声中,有很大一部分言论集中在这位“队长”的“官气十足”上,这是和他的年龄不相称的,也是与他宣称的“胸怀天下”的理想脱节的。一般来说,作为少先队的“五道杠”,应该是一个综合能力比较强的优秀学生,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和特点。但是,无论是网上的视频,还是他的博客,所展示的却都是一个“少年版”的厅级干部风格,把官话和套话说得头头是道。
     虽然家长已经多次回应称,此前网上的信息有误,其实黄艺博只是“少先队武汉市副总队长”,但是这些并不能平息汹涌的舆论。揶揄、嘲讽、恶搞仍集中在这个13岁的孩子身上,集中在这个孩子的“官相”以及文字中透出的“官腔”上。过度的舆论压力,可能会对一个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就像当初张殊凡、林妙可等小朋友所遇到的困扰一样。而黄艺博的父亲也在不停呼吁“早点平息此事,别把对社会的不满发泄在我儿子的身上。”
     明眼人都会发现,这里其实存在着一个问题——集中在黄艺博身上的舆论纷争,怎么会被他的父亲认为是发泄“对社会的不满”呢?或者我们来把问题分解一下,舆论究竟是盯着黄艺博,还是盯着“五道杠”呢?
     试想一下,如果黄艺博只是一个邻家小孩,哪怕三岁就能倒背《三字经》,人们最多也只是感叹一下他的聪明,而绝不会引起全国性的舆论关注;如果他幼时看的不是《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参考消息》,而只是一个喜欢读达尔文《进化论》的IQ超高的天才,或许他只会像武汉另一少年作家蒋方舟或《生活大爆炸》里的科学怪才Sheldon一样,受到舆论的喜爱、追捧和艳羡,而绝不会陷入当下的窘境。
     同时,“五道杠”虽然令人惊奇,但问题的关键,还不在于“五道杠”,因为即便是“三道杠”“二道杠”“一道杠”,它本身就已经把涉世未深的小学生们分成了三六九等,让学生感觉到的不是平等,而是浓厚的等级观念。而且,把“五道杠”别在衣服上,这无疑是在时刻提醒学生,要争做杠数最多的“学生官”,这样才更神气。
     “五四”青年节前夕,温家宝总理同20位来自首都各界的青年代表在中南海座谈。他说,青年要善于独立思考,从年轻时就要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学会判断事物的真伪。靠思考了解事情真相,做出正确判断;还要勇于创新,不墨守成规。
     学生要学会质疑、独立思考,首先就需要有平等的环境,如果在学校中都有“等级”,又怎能有这样的空间呢?也许学校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的初衷只是为了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但现实却偏离了学校老师们预想的轨道。
     我们不能怪孩子,即使报道中孩子的官气十足,但是这是孩子的问题吗?孩子就是成人世界的缩影,他们与生俱来的极强的模仿能力,让成人的一些不好的习惯投射到儿童的纯真世界。孩子的世界本是无忧无虑、天真快乐的,但是社会的竞争和压力,已经让孩子们懂得听话老师喜欢,考高分老师喜欢,当“学生官”很神气,这是成人社会中的“官本位”思想在儿童世界可悲的折射。事实上,我们要做的,只是营造一个好的宽松的社会环境,为孩子提供合适的土壤,至于孩子怎么成长,喜欢什么,追求什么,那是孩子们自己的事。
     鲁迅说,谩骂和恐吓绝不是战斗,对社会的不满绝不应当以这种方式发泄出来。要想改变现状,最重要的恰恰是对孩子的培养。一个孩子被培养成什么样子,应该是小事。但所有的孩子将在何种环境、何种标准下训育、长大则是一件大事。人们争议的实质,不是黄艺博这个孩子该怎么样,而是人们在描摹他们心里的孩子应有的形象。
本报记者   胡   琴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