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道杠”想到的 特色国防教育武装校园文化
声音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12期 总第4225期 2011年05月10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12期  下一期
特色国防教育武装校园文化
来源:海门市四甲中学 作者:许卫强 发布日期:2011-05-26 14:57:14

     美国教育家伯尔凯·史密斯曾指出:一个办得很成功的学校应以它的文化而著称。学校的办学特色,不仅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重建和发展学校文化的基本源点。
     143年前(清朝同治七年),在四甲中学的旧址上,两江总督李鸿章、通州知州梁悦馨等捐资创办了“东渐书院”;143年后,当初的东渐书院已发展为占地面积100亩、拥有3000多名师生的江苏省三星级重点高中。
     四甲中学毗邻驻海部队,国防教育优势得天独厚。近年来,学校走出了一条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新时期国防教育新路子,构建了国防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学校曾先后获得解放军总参谋部授予的“报务训练先进集体”“江苏省军训工作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
     一、构建多层次、全方位国防教育立体化网络
     不重视德育的教育是没有远见的教育,也是危险的教育。多年来,我们深刻认识到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全面落实“以德治教,以德治校”战略,从德育的内容、形式到方法实行了全方位的改革。
1.以学校教育为主体,着重抓国防观念的养成和军事技能的掌握
     每年暑假为高一新生实施的为期10天的军训,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的必修课。军人们过硬的军事素质,高尚的道德情操感化着每一个学生,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军训期间,同学们吃大苦,耐大劳,增强了体质,增长了才干,锻造了学校的人文精神。
     寓国防教育于科技活动之中,是学校为帮助学生了解军事知识,初步掌握一些军事技能的常用方法。学校的科技活动可以概括为“三二一”工程,即三小(小制作、小论文、小发明)、二模(航海模型、航空模型)、一电(电脑),科技教育的最大特点是发挥与驻军部队邻近的区域优势,实施军校共育、军校共建。
     2.以社会教育为依托,着力抓国防教育实践基地的开辟
     国防教育要入脑入心,取得实效,必须重视教育实践基地的创立和共建,重视教育工作的实践性、过程性、体验性。学校确立了四甲驻军部队和海门国防教育馆两个国防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学校经常带领学生参观军营和国防教育馆,以帮助学生了解军营和军人,初步熟悉一些军事知识技能,通过实施军校共育,军人的作风、风格、气质对学生成长起了榜样示范作用,学校纯正的校风、良好的学风隐约可见军营的风采。
     3.以开展活动为载体,着手抓革命传统的发扬和爱国情感的激发
     影视片具有形象、生动、直观和感染力强等特点,因此,深受同学们的欢迎。每次观看教育影视片后,学校团委、政教处组织开展影评活动,以强化影片的渗透功能,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情怀,坚定了他们的报国志向。
     在漫长的革命岁月中,在海门这块土地上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每年我们利用一些重大的纪念日,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国防教育渗透,使气贯长虹的革命先烈的英雄形象活生生地屹立在学生心中。
     二、国防教育贵在坚持、重在渗透、利在转化
     1.贵在坚持
     学校的国防教育早在上世纪50年代83055部队建造营房时就开始了,从那时起,学校与部队就建立了良好的共建关系。60年代,学校对学生进行国防知识教育和无线电抄、发报技能的培训,在南通军分区定期开展的无线电报务比赛上,学校学生多次获奖,受到表彰。70年代,学校曾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定为东海前线的无线电训练点。1985年3月,学校曾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的表彰奖励。从1999年开始,学校连续十年代表海门市参加南通军分区报务训练比赛,屡获殊荣。2009年,陆俊华同学在中学生无线电报务技术竞赛中荣获南通市个人全能第一名、江苏省个人单项第三名。无线电报务训练班在学校已坚持了50年,为国家、为部队直接输送了大批合格人才。
     2.重在渗透
     我们成立了国防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亲任组长,把国防教育列入每年学校工作计划及政教处工作计划,注意把国防教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中;把国防教育内容渗透到活动课程、系列教育、教学过程等各方面。
每学年部队都要对学校开展“五个一”活动。部队首长为全校学生做一次军政形势报告;部队的官兵对高一新生进行一期军训;部队电影队免费为学生放一场电影;部队的特务连与学校师生举行一次联欢会;部队战士为寄宿生进行一次内务整理的培训。学校对部队主要开展“我送知识到军营”活动,学校派高三骨干教师为部队战士进行高中文化课补习,为部队战士参加军校招生考试进行系统复习。
     学校将每年10月作为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月。一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来之不易,激发学生保卫祖国,维护领士、领空、领海主权的高度责任感。在每年的征兵工作中,学校毕业的学生总能踊跃报名应征。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共有31位学生考取国防科技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大学、陆军指挥学院、等军队高校。到目前为止,该校已有10多位学生当上了飞行员,走上了保卫祖国蓝天的岗位。
     3.利在转化
     国防意识的基础是爱国心。我们抓住教育这一主环节,来实现国防教育的目标。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不少学生思想素质大大提高,学习成绩有所进步,在国防教育中转化了不少学生。
     在军校共育活动中,强化行为、规范教育。通过严格的军事训练,不少学生提高了思想觉悟,学生的纪律情况明显好转,大多能严格遵守校纪校规,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学校校风曾得到四甲地区群众的赞扬,还多次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表彰。
     在国防观念教育中转变了学生的思想。我们注意让全体学生接受国防教育,全校学生人手一本国防教育材料,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学习指导,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国防观念,明确青年学生的重大责任。
     每年9月21日是国防教育日。学校每年都会趁此举行国防教育周活动。活动以宣传国防、普及国防,进一步加强国防观念为宗旨,以“增强国防意识,普及国防知识”为主题开展活动,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提高了学生素质,同时促进了现代教学技术的综合运用。在强化爱国主义、国防观念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
     一所好的学校就是一个好的文化场。该校确立的文化立校方略,构建的国防教育特色文化,通过长期的积淀、升华,已经逐步内化为全校师生的内在需要,为“百年东渐”注入了持久、旺盛的生命力。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