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中小学教师“升职 ” 记 直击中小学教师“升职 ” 记 职称故事
教育深度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20期 总第4332期 2011年11月01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20期  下一期
直击中小学教师“升职 ” 记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1-11-01 14:03:56

     (上接第1版)264名“中学教授”,首批“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于2007年就已经出炉。南京市金陵中学目前有6名“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是江苏省人数最多的学校之一。而今,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后,小学教师也设了正高,展现在小学教师面前的将是更加开阔的平台。

     
     盐城市高级职称评委会评委、江苏省响水中学督导处副主任史素君说:“中小学教师也能像大学教师一样获得正高级职称,工资待遇方面也有望与大学教授们比肩,这自然令我们中小学教师欢欣鼓舞。尤其是小学可以评教授,将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人才特别是中高级人才在小学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中小学“教授”评定标准如何制定?
     现行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标准:业绩、论文、管理水平并存。
     目前现行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的标准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教书育人业绩卓著;二是教学业务精湛;三是教研能力突出(最典型的是论文发表);四是示范引领作用显著。此外还有教育管理工作水平(最典型的是班主任年限)等。
     此外,《江苏省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试行)》对江苏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的要求和标准也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申报者必须在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学历、资历,教育、教学、教研,继续教育,指导青年教师,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等方面,同时具备必备的基本条件的前提下,方可申报相应的职称。对破格申报条件更是作出了严格规定。
     以中学高级教师为例,我们从采访的淮安市三堡中学副校长陶汉庆老师处得知:“取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并已评为中等一级职称工作满五年;取得全省计算机统一考试合格证书;获得市级以上符合自己本专业教育教学类论文大奖五篇,其中要有两篇在省级以上纯教育类杂志上发表,并能在网上检索到发表的全文内容;在评上中一职称后,近五年期间内区人事局年度考核要有两次“优”或者受过区级以上综合表彰;对外在区级以上开过教学公开课或者在市级以上获得过优秀教案设计。以上五条都是评中学高级职称必备的条件,也是最关键的。”
     在这种苛刻的评审资格要求下,极少的指标和激烈的竞争,让教师们忽视了业务水平和工作成绩的提高,仅仅是为创造符合参评的条件而奋斗。一些埋头工作、老老实实干事、教学能力强的老师往往评不上,打击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目前的职称评审内容主要是师德和师能两个大的方面。师能包括综合业绩、教育、教学、教研等。但师德却还未有量化的可操作标准。这势必造成了论文评审要求和标准中出现重师能、轻师德的倾向。”淮安市楚州实验中学副校长徐秀明说。
     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试点:将把师德作为评聘首要条件。
     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必须把师德工作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近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副司长吴剑英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试点将完善评价标准,把师德作为评聘教师职称的首要条件,同时突出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和实践经历,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
新出台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中,给出了以下几点标准。
正高级教师水平评价基本条件:
     1.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为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发挥了指导者和引路人的作用,出色地完成班主任、辅导员等工作任务,教书育人成果突出; 
     2.深入系统地掌握所教学科课程体系和专业知识,教育教学业绩卓著,教学艺术精湛,形成独到的教学风格; 
     3.具有主持和指导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在教育思想、课程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创造性成果,并广泛运用于教学实践,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4.在指导、培养高级、一级、二级、三级教师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在本教学领域享有较高的知名度,是同行公认的教育教学专家;
     5.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在高级教师岗位任教五年以上。
     全国第一位小学“教授”姜言邦在评审过程中,就既符合“教书育人业绩卓著,教学业务精湛,教研能力突出,示范引领作用显著”,又符合了承担学生管理工作5年以上等条件,体现了教学育人优先的原则,共计通过了有18项被细化的条件,在职称评审的道路上可谓是“过五关,斩六将”。
中小学“教授”评审,谁来把关?
     日前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吴剑英称,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试点的主要内容之一即是,创新评价机制,靠同行专家,主要是一线教师来评价中小学教师的水平和能力。那么在实际的评审中,该如何落实该项内容呢?
     作为2009年全国3个试点城市之一的潍坊市,在此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中,就在创新评价机制中做出了令人欣喜的成绩,创造性地诠释了这一内容。在评审中,潍坊市人事和教育主管部门不搞“一刀切”的统一制定评审方案。他们严格依据国家政策,制定完善的报送和评聘机制,定原则方向,把具体的评审权力还给学校,让学校自己制定评审方案,进行民主推选;学校也把评审方案的制定放权教师,最终的方案要获得85%以上的教职工同意通过,公示7天没有异议,才开始评审推荐,避免了暗箱操作和学校领导“一言堂”的现象,增加了评审的透明度,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潍坊市日向友好学校的评审方案还大大向班主任倾斜,潍坊一中则要求按比例核定岗位数,实现评聘合一,且杜绝论资排辈现象,有效杜绝了教师通过职称评定,但是却没有岗位聘任、工资待遇无法落实的现象,大大提升了教师的积极性,促进了中小学教师的合理使用和跨校流动。
     中小学职称制度改革是对教师职业精神的最大鼓励。
     教师职称评定的目的是实现人才资源的自由优化组合,解放人才的需要。如今,允许中小学教师申报“教授”职称的出发点也是如此。它体现了国家和政府对中小学教师的这种重视。同时,也提醒我们每一个人,在9月10日教师节的时候,我们在感谢大学老师的同时,千万别忘了中学和小学的老师。从这个层面上说,它无疑是一件好事。
     “职称改革对我个人而言是一个很给力的好消息,因为评‘正高’过去是大学教授的事,与中小学教师无缘的。评上中学高级教师之后,中学教师的职称之路就走到了‘尽头’。就像有人经常问我的那样:‘你都评上高级了,还写论文、搞课题干嘛?’现在职称改革让我有了更多奋斗的理由,也有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去实现我的‘教授’梦想!”史素君老师说。
     “这次中小学职称改革,极大地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调动了广大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同时也是对每一位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充分肯定,使全社会都能形成一种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淮安市三堡中学副校长陶汉庆说。

     
     对教师职业精神的最大鼓励。
     首先,中小学正高级职称有利于激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热情,在提升自身素养的同时积极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过去,很多中小学教师评上高级职称后,似乎没了盼头,有的从此不再有所追求,有的不愿在教学一线,而是找一些负担少的岗位,甚至“赋闲养老”。如今,正高级职称的出现,将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干劲。同时“正高”更注重教师的工作实绩和一线的教学经历,这必然激励更多的教师钻研业务,挖掘潜能,努力奋战在教学一线。
     其次,中小学正高级职称有利于中小学教师的自由合理流动。本次职称改革,将中小学职称级别合二为一,真正打破了中小学称职上的界限。过去,许多获得中学教师资格的教师不愿到小学去教书,小学职称级别低是一个重要因素。职称改革扫除了这一障碍,对中小学教师的自由流动、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有积极意义。
     目前,首批进行试点改革的潍坊市效果已逐渐开始显现。高层次人才因为职称限制不愿到小学任教、优秀小学教师往中学跑的状况已开始出现改观苗头。2009年和2010年,潍坊市已吸引了近600多名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优秀人才到小学任教,创历史新高。
     平静的忧思
     此次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仿佛让广大教师看到了一盏希望之灯,中小学教师有了“出头之日”。然而,对于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师而言,由于名额较少,想升为小学“教授”似乎只是个美丽的梦想。如何让广大教师都能享受到制度改革的甜美果实,如何改变教育的非均等化,改变教育事业中教师的主体地位,改变考分至上的局面等诸多问题,都还需要我们继续探索。
     1.中小学“教授”,是不是只是多数人的“镜花水月”?
     在我们的采访中,在目前江苏省内试点政策还不甚明朗的情况下,一些老师也表达了对职称制度改革的担忧和困惑。中小学“教授”的名额有多少?又是如何分配的?省内中小学教师参评的具体条件是什么?评价标准的细则是如何规定的?谁来评审?评聘合一的比例到底有多少?中小学教师评“教授”,是否也像大学教师评职称一样主要看科研成果?这个指标是否能考虑到中小学教师课堂任务重,备课、考试压力大等实际情况?
     在当前的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中,小学高级教师仅为中级职称水平,最高可评上的小学中学高级教师,即俗称的“小中高”教师,也仅为副高级职称水平。一般的学校等待了很多年,也几乎只有一两个名额能够评上“小中高”。更多的普通教师,连其它等级的职称评审都要等到有老教师退休,将职称空出来,才有机会参评。所谓的“教授”职称,对绝大多数教师,尤其是偏远、农村地区教师都不过是一场“镜花水月”,可望而不可即。
     2.何以让中小学“教授”实至名归?
     钱穆是一位崛起于中小学教师间的国学大师,“虽居乡僻,未尝敢一日废学。虽经乱离困厄,未尝敢一日颓其志。虽或名利当前,未尝敢动其心。虽或毁誉横生,未尝敢馁其气。” 无数大师醉心学问,无心名利,却最终功成名就,百世流芳。要做一名教育大师,需要一颗孜孜不倦的心和一份此生为之献身的情。
     然而今天,我们不能不承认,职称制度的之路和真正的教师——大师发展之路是有相当大的差距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才刚刚开始,虽然是“扩大”,但仍然是“试点”。今后中小学“教授“之路该如何走下去,走好走稳每一步,又将走向何方,仍是我们亟需探讨和为之实践的终身事业。我们当然愿意相信,在不久的明天,中小学教师队伍中还会产生许多姜言邦这样的“教授”,那将是中国教师的幸事,更是中国教育的幸事。我们不能让盛名之下的“教授”,徒有虚名。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