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让阅读成为孩子的习惯 校长如何抓好教学常规管理
阅读空间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23期 总第4356期 2011年12月13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23期  下一期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来源: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 作者:乔宗云 发布日期:2011-12-13 15:58:47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依据学生学习心理状态的变化,以及不同的学习内容,适时提出数学阅读的要求,逐步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能力和习惯。
     一、精心提供材料,让学生乐于阅读
     教师合理地创设一些难度适当的问题情境,可以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时,问题要精辟而具体,要有针对性,新而有趣,要有适当难度,富有启发性。我们可以通过呈现与学生原有知识相矛盾的现象,设置悬念;或提供几个相互矛盾的方案、解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对学习引起高度的注意,对学习产生兴趣。带着一定的问题去读,可以使学生从机械阅读向意义阅读转化。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激发阅读兴趣。
     二、正确指导方法,让学生科学阅读
     小学生随着识字量的增加、阅读经验的积累,阅读理解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但是,他们往往不能针对数学教材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符合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阅读方法。这就需要教师给予科学的、清晰的指导。
     1.边读边想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在阅读数学书时,指导学生边读边想的方法是:先读题理解题意,再读题目中的条件,想可以求什么?然后读问题,想要解决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让学生尽早学会基本的数学阅读方法,形成好的习惯。而中高年级的学生在数学阅读时,要侧重指导他们对于一些关键性的字、词、句要进行圈点划批,正确理解数学语言,掌握数学概念。
     2.边读边问
     学生通过阅读并敢于提出疑问,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的过程是学生逐步理解问题的过程,也是思维能力发展、自学能力提高的过程。敢于质疑,要求学生学会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在阅读时,也会抓住关键,多问些为什么,思维的深刻性随之得到培养。
     3.边读边比
     以“读”比较就是通过比较知识的纵横联系、差别,把知识内化的一种读书方法。边读边比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的重点,对知识间的联系和差别能够系统把握,为以后灵活应用打下扎实的基础。应用题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极相似的题目同时出现,这类题目看似相同,而实际上在题意和解答方法上是有很大区别的。教学时,可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比较,再比较阅读,理解题目的意思,分析出各题的解答方法,从而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4.边读边画
     华罗庚曾说过:“数形结合百般好,数形隔离万事休。”数学阅读中应要求学生将看到的内容用“画”的形式表达出来。也就是学生能够将看到的文字信息经过加工形成对数学的理解并用图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是数学阅读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比如,《表面积的变化》中出现的问题,“一个长方体正好可以切成两个正方体,正方体的棱长是2厘米,求原来长方体的表面积。”学生捕捉到关键信息后,立即在纸上画出相应的图形并标明相关数据,很快通过读图发现解决此题的多种不同方法。
     三、及时反馈交流,让学生享受阅读
     在数学阅读中,教师应及时地反馈学生的阅读成果,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学生能从中看到自己的进步,享受阅读带来的成就感。如此往复,学生便构建起自己的认知体系。阅读习惯的养成,教师可采用提问、练习、互相讨论等方式加强交流,检查阅读效果,让学生自主建构新知,通过阅读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正确而迅速地解决问题。
     然而,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的形成不是在一天、在一节课上,通过讲授、强迫、教学就能完成的,而是要渗透在每一天每一节课的教学之中。只要教师有意识地在每节课上让学生有机会阅读教材,并给予恰当的指导,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一定会得到增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