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动化”课堂中把握“指导”机会 在“活动化”课堂中把握“指导”机会 在快乐中制作在制作中创新 从一到多,感受美术作业评价的变化
教海探航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23期 总第4356期 2011年12月13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23期  下一期
在“活动化”课堂中把握“指导”机会
来源:新沂市阿湖镇黑埠中心小学 作者:熊彩侠 发布日期:2011-12-13 14:34:41

     为了打造“高效”课堂,我们学校正在大力推行课程改革——采用“活动化”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它是以“活动案为学案,活动为载体,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的一种教学。
     “活动化”教学模式有以下几大环节:(一)激发活动兴趣。(二)实施活动过程。这是“活动化”教学的主要环节,在第一环节的基础上,根据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情分析等,精心设计好“学生活动方案”和“教师导学预案”。其中“学生活动方案”可以设计成一个或几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小活动。每个小活动的基本流程是:自主学习(明确任务、独立学习)——合作探究(组内交流、形成共识)——展示成果(组外展示、汇报成果)。(三)检测反馈。(四)拓展延伸。通过一轮又一轮的课改探讨课,我们发现“活动化”教学模式是合理的、科学的。课堂上,学生小脸通红、小手直举、小眼发亮、小口直说,课堂越来越进入佳境了。当然,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充分地与文本对话,并且进行了积极的思考。从他们展示的成果来看,他们与文本的对话比以前更充分,更好地感悟了语言文字的内涵,学生真的成为课堂的主人了。
     就在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的同时,我们似乎或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教师的主导地位。整堂课下来,教师似乎只是一个“看客”。学生在组外(全班)展示、汇报成果这一环节时,我们发现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受经常是表面的、浅层面的,甚至学生的很多补充也是重复的、无序的。学生的评价有很多只是公式化的,如:“他读得不到位,我来示范一下”“他读得真好,我想和他比一比”等等,可究竟哪儿读得不到位,哪儿读得好,原因是什么却表达不出来,也就是学生的评价不具有指导性。当然,这些能力是需要长期对学生进行培养和指导才能具有的。因此,往往一节课结束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依然还是停留在原有状态,而教师的指导几乎看不到。
     教师的指导作用很显然在学生汇报成果的环节应该得到合理充分地发挥。可在目前课堂的这一环节中,好像只见学生“主体”,不见教师的“主导”。那么究竟该在何时进行指导呢?
     在整个小组汇报时适当引导合不合适呢?如:在小组其中一成员汇报到重点或关键时指导。在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2课时时,品读第三段的活动内容是:谈迁是如何完成第二次《国榷》编写的?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谈迁?
     在汇报成果时,一个学生说:“我从‘他一袭破衣,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一句中的‘终日奔波’感受到了他编写《国榷》的艰辛。一位体弱多病的老人却每天奔波在风沙中,真不容易。我仿佛看到了他在大雪纷飞的日子奔波,在烈日炎炎的日子奔波,在身体疲累时还在奔波……总之,谈迁为此书付出了很多很多。”
     我评价:“你真会读书,从‘终日奔波’一词体会到了谈迁写书的艰辛,读到了语言文字背后的含义。那你从‘一袭破衣’一词又能读懂什么呢?”该生还没来得及反应,其他组的学生马上不高兴地说:“老师,你为什么要提醒他?我们组对这个词就很有体会。”学生们为失去一个表现机会而感到失落,课堂气氛一下子冷了起来。
看来在整个小组进行汇报展示时,不宜指导,因为很有可能其他小组能有更深的理解、体会或不同的想法。教师“提前”指导会让很多学生不高兴,甚至显得有些多余。我觉得在整小组汇报结束后,在整小组汇报完成果后,接着其他组进行评价补充,然后教师再指导学生走入文本深处,似乎更合理一些。不过,究竟如何具体去做,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更高效,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相信,“活动化”教学一定会使我们的课堂越来越精彩!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