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三张名片,形塑乡村教育明珠 文科生该不该学数学
教育一线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25期 总第4379期 2012年02月07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25期  下一期
文科生该不该学数学
来源:盐城市景山中学高中部 作者:王淦生 发布日期:2012-02-07 10:25:39

     【新闻背景】
     2011年10月20日,一封长达5页纸的特别来信,呈献到了华中科大校长李培根的面前。这封信的作者是该校新闻学院2011级一位朱姓学生。信中具体阐述了新闻学院学生不应该修习数学的理由。
小朱认为:“人文社会科学专业注重的应该是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一味强调全面发展有时反而会起到负面作用。”在小朱看来,一个人的兴趣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他最优异的潜能,追求全面发展只会导致精力分散,走向平庸。
     这封信引起了李培根校长的高度重视,他当即要求全校对课程设置进行大讨论。该校学术委员会办公室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中国人大、武汉大学等综合性大学人文社科专业也开设了高等数学这门课程。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专家教授几乎都主张文科生开设数学课,但难度可适当降低;而文科学生对于是否应学数学看法不一,主张取消数学课和主张开设数学课者差不多各占一半。
     【闻而三思】
     观点一 :数学并不等于“素质”
     学校切忌简单、机械地理解“综合素质”,以致将学科设置的意义功利化。
     也许大家都记得当年钱钟书投考清华时,数学仅得了15分;吴晗考清华时,数学为0分。可他们不仅被当时的清华大学录取,而且丝毫没有影响到二人成为中国当代杰出的文学家和史学家。所以如果把对文科生开设数学课理解成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为了提高文科生的综合素质,这实在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简单、机械的理解,也完全将数学这门功课的作用功利化了。学习数学肯定对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提高专业素养等方面大有裨益,但培养思维能力、提高专业素养的途径绝非仅靠修习数学。爱因斯坦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就是忘记了在学校所学的一切之后剩下的东西。”其意旨正是要我们淡看各门学科的功利性意义,转而重视学科教学对人的潜质的发掘和素养的提高。大学(特别是那些研究型大学)与职业技术学院有着本质的区别,研究型大学可以通过开设大量的选修学科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未来发展需要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学科来学。譬如文科生的数学课,即可设为选修,放弃数学者,可以通过选修其它学科来达到“培育思维能力,提高专业素养”的目的。作为大学,最不适宜的便是僵化的、一刀切式的教学管理。
     观点二 :学什么不可太“实际”
     学生亦不可对各门学科的取舍过于实用化,使自己的学习之路愈走愈逼仄。
     在反对文科生学数学的呼声中,以华中科大朱姓同学的这种“文科生学数学有什么用处呢?就算要用,也往往是在用之前,就被遗忘和荒废了”的观点最具代表性。这一观点存在两个明显的错误:其一,如果大学生出于未来职业的需要“什么有用学什么”,高校也一味迎合学生的需求“什么有用开什么课”,那大学将不成其为大学,而是降格成了“职业培训所”。这与一所大学的职能和时代对一名大学生的素质要求是不符的。其二,每门学科的“有用”与“无用”不能用一种过于功利的、短视的眼光去认定。今天你认为“无用”的,明天未必就“无用”。就像掌握一门外语、熟练运用计算机、掌握驾车技术在某些场合下可能都会被视为“无用”,但换一个环境它很可能就是一门极其“有用”的技术。再说每学一门学科都是为我们打开一扇认识世界的窗口,都是在增加我们的见识,丰富我们的阅历,又怎么能以“有用”“无用”来轻易论定?最为极端的例子是某些高校为了提高本科毕业生的“读研率”,在本科阶段对那些有考研意向的学生仅教授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将高校演化成了“考研学堂”。对那些考研的学生来说,这些课程都是“有用”的,但这恰恰折射出了这些高校的办学错位。
     观点三:高校课程改革迫在眉睫
     高校必须强化课程设置方面的改革,让学生更容易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快乐。
     对“文科生该不该学数学”这一问题的思考和议论不能仅仅停留在表层上,最终以一个“该”或“不该”来作结,而应当就这一问题追根溯源,看到国内大学在课程设置上过于僵化,以致必修课过多、选修课偏少的问题。这类问题得不到解决,“文科生该不该学数学”的问题解决了,还会有“理科生该不该学语文”“工科生该不该学政治”之类的问题出现。在这方面,欧美名校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宝贵的经验。美国的大学本科基础年级通常不分专业,所有学生所学课程都差不多;分了专业以后,各专业除了几门核心科目(新闻专业自然不会设置数学为核心科目)必修外,其他都是选修课,只要修满一定学分即可。这就给了学生较大的自由空间,使他们能够选择那些自己更感兴趣的或与未来发展密切相关的科目来学。那样,我们的大学教与学会更有生气,为大学老师深恶痛绝的学生“翘课”现象恐怕也将会大为改观。这种于校于生双赢之举我们的高校为什么不能试上一试?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