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源于生成! 别让“忧郁”成“抑郁”——师生心理辅导教育面面观
教育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29期 总第4410期 2012年04月03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29期  下一期
精彩,源于生成!
来源:常州市北环路小学 作者:黄桂芳 发布日期:2012-04-03 08:57:13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把握住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的思考和发现,就能促进学生的新知识、新智慧、新激情在课堂中动态生成,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课堂生成性资源。尊重学生的观念,关注课堂中的生成资源,为学生的探究和建构提供一个舞台,不仅是教育的需要,更是一种人文关怀。那么,教师应如何开发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呢?
     一、教学过程——促生成
     音乐教学呼唤教学过程的开放,开放音乐教学过程,应为学生拓展音乐学习空间,创设广阔的自主创新的音乐学习环境。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积极、大胆的探索。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教学,实现教师、学生、教材、教具、教学环境与生活的多方面横向联系,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让音乐回归生活、回归自然。
     在一次设计教学过程时,本着“让学生自己去体验、主动参与”的理念,设计了一个“啦啦歌”律动教学,在这段节奏明快、轻松、活泼的音乐声中,学生的反应各有不同:有的随着音乐扭动身体,走基本的恰恰步;有的和着音乐的节拍击掌、跺脚;还有的只是跟着音乐摇摆。这说明学生参与体验的深度与强度不同,导致表现的能力有高低,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学生都全身心地投入音乐活动中,尽情地体验音乐美的愉悦。因此,准确、及时地捕捉到这些生成性资源并对其加以合理利用,将促使课堂不断涌现精彩、鲜活的画卷。
     二、教学方式——善生成
     要发掘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就必须改变过去在音乐教学中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主体的方式,代之以学生的丰富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
     我曾组织过一个名叫“寻找音源”的探索音响活动。活动前我准备了自制的音筒——矿泉水瓶、易拉罐、饼干筒、可乐瓶,里面装豆、米、沙或石子,每对装相同的材料。活动时,将这些音筒发给孩子,小组展开讨论,找出秘密——每个音筒都有一个同伴,里面装有相同的材料,从而声音相同;最后是延伸性的创造活动:鼓励学生自己制作出能匹配的音筒,然后交换使用;用自制音筒做打击乐器,为歌或舞伴奏。孩子们纷纷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的把像皮装入文具盒摇;有的把卷笔刀装进水杯晃……整个活动过程中允许每个学生围绕活动目标,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发现、去创造。教学的主旨是创造,而不是传递。只有教师善于捕捉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为学生诞生其精彩观念留有空间,我们的教学才能由传递走向创造。
     三、教学评价——造生成
     在以往的小学音乐评价中,教师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殊不知这样做是不科学也是不全面的。其一,很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的印象,认为音乐课就是唱几首歌,不必学其它知识。其二,教师不能得到正确的教学效果反馈,从而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其三,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让那些平时上课表现欠佳的学生产生不满,认为是老师不公正。其实,对学生来说,音乐是最不能用统一的标尺来衡量的。
     为了克服上述这些弊端,我们构建了开放的音乐教学评价方法,我们认为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应根据不同情况作出相应选择,不能固定不变。一首歌、一张卷子就能平定一位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效果吗?不能!音乐成绩的评定与其它学科相比缺乏绝对尺度,音乐课的成绩不能完全用书面的形式来统计。音乐评价手段的不正确,可能会扼杀学生的音乐学习欲望与兴趣,会把音乐教育引向歧途,更不用说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小学音乐教育不是为了培养音乐专业人才,更不是培养音乐家,其宗旨是为了育人,要在统一培养的基础上发展个人专长,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美的享受,美的陶冶,美的滋润。 
     课堂因为有了生成性资源而活跃,师生因为有了生成性资源而成长,教学因为有了生成性资源而充满生命的灵性。生成,追求的是教学的真实自然;课堂,再现的是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这样的课堂无疑是美的。因此,理智对待每一个课堂动态生成,让我们的音乐课堂因生成而流光溢彩!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