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谈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变化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淮安市黄码乡中心小学 刘玉洪 发布日期:2010-02-21 08:56:12 |
一、 传统课堂的弊端
1. 课堂中教师注重表演,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课堂是学生接受的“容器”。传统课堂完全是通过教师在讲台上表演,一切按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台词”对学生进行灌输。课堂上,教师完成认识性任务和执行教案的过程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或唯一任务。
2. 忽略了课堂情感活动。传统课堂没有情感领域和动作领域的活动,即使是认知领域,课程与教学活动也完全没有遵循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即过于注重“物”而忽略了“人”,因而缺乏一种情感上的交流。
3. 学科之间缺乏沟通。课堂上学生接受的是一个个封闭的学科体系,学科与学科之间各自为战,各科教师只满足于传授完自己的教案内容,没有顾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联系,导致学生对知识体系的割裂、断层,做不到知识的纵、横联系。
二、 课堂教学变化的目的
1. 激发并保持学生对教学活动的注意。注意是学生学习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决定因素,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使学生注意是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学生的注意,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教师给教学内容增加一些刺激因素,可以起到指导和控制学生注意的作用。在引起学生无意注意、唤起他们的有意注意时,往往需要教师动用变化技能来实现。比如,教师讲课声调的抑扬顿挫、演示操作的新巧、教学活动方式的灵活多样、板书的独特新奇等,都可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稳定。当讲到重点、难点或关键处时,教师采用一定方式进行强调和提醒,可以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他们的注意有明确的指向。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领会和理解。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活动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精神振作。学生学习各类知识,在很多情况下是从感知开始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按照感知规律提高学习的感知效果是非常重要的。新课堂中教学方式的变化,新课程下的新课堂教学改革,着重强调了教师课堂行为朝着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方向和学生朝着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
三、 新课堂中教学方式的变化
1.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理论和策略,它提倡在教与学中突出学生作为主体的参与,追求的是一种全面发展的较高境界。
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否认了以往片面强调教师权威而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观点。如果正确地实行了合作教学,倡导学生合作而愉快地学习,课堂内的课堂气氛也会得到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动机就更大,学习的效果也会大大改善;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处在一种民主、平等的气氛中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从而促进其个性发展。
合作学习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标的统一性。(2)个体与群体的一致性。(3)师生之间的互动性。
2. 探究学习。它一种新的科学理念,即学生运用探究的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学习过程和活动。探究学习体现的教育理念是:
(1) 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探究学习关注学生智力发展的同时,更关注学生的人格和情感的发展,它的指向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从学习内容上,它主张从学生自身生活经历和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其实质是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从学习理念上,强调每个学生挖掘自身潜能,发展自己独特的探究学习方式。因此,探究学习是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来促进个体人格的健全发展。
(2)注重学生创造。传统教学中单纯靠教师的传授新课的方式已远远过时。探究学习强调的是让学生学会合作与分享,学会与教师交流与对话,从而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观。正如陈心伍所说,现在各个国家的教育都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由传统工业向信息社会转型的要求,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则是重要的策略。教育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不能总要求学生“自主”,教师也应该充分调动学生个性、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的学习才是最有效果的。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