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英语教学内涵提高素质教育成效 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精神 让信息技术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E教教学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41期 总第4541期 2012年12月11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41期  下一期
让信息技术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来源:宿迁市宿豫区来龙中心小学 作者:叶浩 发布日期:2011-12-11 13:38:07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语文课程目标的实现。把信息技术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探索一种高效、愉悦的教学流程,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勇于创新、勤于实践的能力,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只有让信息技术“携手”语文课堂,才能打造高效课堂。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效果,使学与教始终处于“激活”状态。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学生能见其形、闻其声、临其境,感情上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强烈的参与欲望,自觉地对来自特定的学习情境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成为课堂学习真正的主人。
     教学《我爱三峡》一课分析学情时,我了解到课文所描绘的长江三峡,学生都没有见过。如果只靠一篇课文,很难真正体会出长江三峡的特点。分析教材时,我又发现学生对书中三峡的文字描述不易理解。诸多的因素告诉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不会很高。为了避免枯燥的学习,课堂上,我展示了信息技术的魅力。一上课,我就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三峡的地理位置,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找出描写长江三峡特点的词语,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最喜欢三峡中哪一个,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通过读书,能很快找出描写三峡特点的词语,但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就有了一定的难度。于是,我适时的播放课件,让学生随着书中的“我”一同欣赏长江三峡的美丽风光。
     有了最直观、最形象的切身感受,学生被巫峡的幽深秀丽、西陵峡的险象丛生、瞿塘峡的云天一线所吸引,情不自禁地吟诵起课文。课件的演示有效地刺激了学生感官,催化学生的内驱力系统,燃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火花,诱发学生在感情和行为上的参与意识,使其主观上产生对新知追求的动力,获得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营造氛围,培养思维能力
     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是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标志。语文教学中,更应该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课堂上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从而化枯燥为生动,使教学过程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可操作性,这样就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我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学生通过读课文对西沙群岛的富饶与美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出了不少问题:“西沙群岛是什么样子的?”“海底还有些什么生物?”“海底世界是漆黑一片吗?”……老师只能是望“问”兴叹,这种情况下,信息技术可就大显身手了。我把这一课的课件展示出来,学生眼前出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伴随着声情并茂的配乐朗诵,把学生带到了神秘的海底世界:蓝得透亮的海水,形状各异的海鱼,行动缓慢的海龟,颜色不一的贝壳,还有树林中的海鸟等,在学生惊奇、欣喜的目光中一一呈现。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学习兴趣浓厚,主动探求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描述和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所呈现出来的直观形象和感性材料紧密结合起来,再现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他们的灵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构建平台,提升综合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不能简单的局限于语文课本,教师应该努力构建灵活开放的语文教材体系,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以及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可以大大增加课堂的信息量,实现课内外的沟通,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教学中,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为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以及教师及时参与小组学习、因材施教提供了便捷,也为学生的拓展延伸学习活动提供了平台。我在网络教室教学《我爱三峡》这一课的时候,学生凭借我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地感知了长江三峡的美丽风光,激发了他们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课上完了,学生却依然兴致盎然。我立刻抓住这一契机,设计了“再游长江三峡”这一主题探究活动。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以一位旅游者、建筑学家、历史学家、艺术家、环境保护者的身份,在专题学习网站上展开小组合作式的探究性学习,学生的积极性普遍高涨。学生围绕问题,运用最简单明了的语言将文字资料重新组织,制作成图文并茂的网页、ppt、电子小报,以此作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一一展示、交流。这不仅拓宽了学生视野,也培养了学生搜集、整合信息的能力。
     信息技术的介入,使语文课堂焕发光彩。学生在网络情境地引导下,学习兴趣盎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增强,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实效。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