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故事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42期 总第4550期 2012年12月25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42期  下一期
最开心
来源:泰州市许庄中心小学 作者:李小燕 发布日期:2012-12-25 15:45:12

     “普通话进校园”,是我市的“三进”工程之一,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地处工业园区的城郊学校来说,它更是打开外来打工子女心锁的一把钥匙。
     本学期开学,校长领着一个孩子走进我的班级,说:“李老师,这个孩子转进你们班,他爸妈在这边园区工作,老家是湖南的,在老家没人管,你得多费点心。”我打量着孩子,那一副漠视一切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是“放养型”的。校长交待完转身离开了,按照惯例,我把孩子领到讲台前,对孩子们说:“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班又多了一个小伙伴,下面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作自我介绍。”孩子们立刻响应,可是雷鸣般的掌声换来的却是这个孩子的漠然沉默。孩子看看我,又看看同学们,一脸茫然,我费解,他没有丝毫害羞,又不做任何反应,我继续对他说:“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自己。”这下,他对我摇摇头,嘴里开始嘀咕起来,我凑近听,可一句都听不懂,全是方言。我顿悟,难道他也听不懂我说话,于是,我放慢速度:“你叫什么名字?”还带上手势,这次他大概听懂了,又简短地嘀咕了一句,但我还是没听出来,“老师,他说他叫罗庆发。”教室里响起了另一个纯正的声音,张丹,她也是湖南人,父母在这边打工,在这儿上三四年学了。如今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一点听不出她是个湖南丫头。说完她走上前来,拉上罗庆发的手,叽哩咕噜一通,罗庆发居然笑了,我站一旁愣了,张丹说:“老师,让他跟我坐吧,我负责教他普通话!保证下午就能让他作自我介绍!让大家都听懂!”我倒乐得省事了,“行,就这么着吧!”张丹领着罗庆发回到座位。接下来的课,虽然我有意地放慢了说话的速度,但看他的表情,我知道,他是在听天书!我心里默默地安慰:孩子,慢慢来吧。下课了,孩子们都围到了他的桌旁,他们对罗庆发友好地介绍着自己,可是罗庆发根本不理会其他孩子,只是一个劲地用方言跟张丹说着。张丹说:“我刚来的时候也跟你一样,现在我可以教你,别担心。”小张丹成了双语翻译,她一字一字地教他用普通话向大伙作介绍,孩子们也耐心地帮他正音。起先,他的声音很小,后来,我看到罗庆发的脸上洋溢起了笑容,他感受到了大伙的诚意,我知道,此时普通话成了孩子们沟通的桥梁,也正悄悄地植入这孩子的心田。
     第二天晨读课,我一进教室,“老师早!”“老师早!”……我分明听到了罗庆发的声音。我看向他,他正捧着书,在“小老师”后面一句句跟读呢,那投入的样子,显然很幸福!课后,我只要有时间就把罗庆发喊到身边,从生活交际语言的规范起步,我耐心地逐字逐句地帮他正音,他总是那么专心认真。孩子们跟他在一起,也会一遍遍不厌其烦地用普通话跟他交流,直到他听懂。有时同学们还会和他一起读绕口令,“四和十”“石小四和史小石”“大妹和小妹”等等,渐渐地,他能慢慢地用普通话跟大家沟通了,大家常常会为他的出色表现竖起大姆指。
     母亲节到了,我让孩子们回去将《母亲的恩情》诵读给妈妈听,跟妈妈说说心里话。罗庆发的妈妈打电话告诉我,孩子跟她说,现在他最喜欢的事就是上学、读书。她在罗庆发的书上签到“读得真棒!谢谢孩子,我感动了!”我也感动了,孩子不光是学会了纯正的发音,更学会了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情感!
     园区的打工族来自五湖四海,因此孩子们操着五湖四海的方言走进校园,走进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他们与这里的孩子、老师融在一起,与“三进”融在一起,普通话就成了大家学习、生活交流的纽带,也成了我校最美的语言!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