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合作,源于尊重 人体感应语音提示交通信号系统设计 走近生活,走进文本
教海探航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44期 总第4579期 2013年02月26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44期  下一期
走近生活,走进文本
来源:宜兴市陶城实验小学 作者:李云 发布日期:2013-02-26 08:48:37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能会有这样一种感受,许多课文的确选得很好,写得很美,而且内涵深刻,发人深思,但有些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甚远,学生一时难以理解,同时也给教学带来了一份尴尬:教学中对这些内容的教学导深了,学生更迷惘;导浅了,理解又不到位;直接给学生一个“标准答案”,这又过于陈旧且无效。怎样才能在学生已有知识水平上让外显的文字与学生的内心、课文的内涵与学生的外现达成一致、产生和谐共振?我的感受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一、字词理解——生活背景搭桥
     新教材中很多内容时代感很强,当文本中的一些新知识、新名词用抽象的语言无法阐述清楚或学生一时无法理解时,不妨借助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只有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文章的信息发生相互作用时,才能产生理解。有了这一中介,理解就会实现由“外延”到“内涵”的顺利升华,学生对文字内涵的把握就会更为牢固。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17课《我叫足球》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今天,踢足球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流行的运动”。一位教师在解决这句中的“最流行”三个字时煞费了苦心。怎样让孩子紧扣课文内容且准确地理解这个词语,我这样进行了设计:小朋友,你周围有喜欢足球的人吗?都有哪些人呢?他们是怎样喜欢足球的,你能具体向大家介绍介绍吗?一年级的小朋友围绕这个问题回答具体而精彩:
     生1:我爸爸就是一个球迷,只要电视里有足球赛,家里谁也别想拿到他手里的遥控器,他就怕我们换台。
     生2:我爸爸单位里有个叔叔可喜欢足球啦!我去他家玩,看到他房间里到处是足球明星的照片,还一个劲地把那些球星介绍给我听呢!
     ……
     在学生充分表达后我总结:“是啊,像小朋友们介绍的这些喜欢足球的人在全世界已经有很多很多,所以现在踢足球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流行的运动。”这样的设计,既训练了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水到渠成地理解了“最流行的运动”这样一个用抽象的语言很难向一年级的小朋友解释清楚的词语。
     二、内涵感悟——心理换位体验
     要想使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心灵中“站立”起来,就要建立从文本形象到心理“形象”的体验转换,没有学生的心理体验,任何学习都是有遗憾的,又谈何理悟呢?教材中很多文章哲理性强,但正确的观点或许不唯一,因此,教师不是把自己认为正确的思想、观念、做法等灌输给学生,而在于引领学生无限的靠近“情感导体”——文本形象,让他们快乐的“触电”,进入文我交融的情境之中,从而体己察人,感同身受,真切感受自己的心理脉搏,更立体地感受文中的形象,拉近与课文的情感距离,为深层次的哲理感悟做好铺垫。
     例:苏教版第五册第9课《三袋麦子》
     师: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节日礼物——三袋麦子后,小猪、小牛和小猴各自用不同的方式处理了这袋麦子。你最喜欢课文中谁的做法?
     生1:我觉得小猪太贪吃,一下子就把麦子全吃光了,我不喜欢它。
     生2:我认为小牛勤劳节俭,知道保存着麦子慢慢吃,还是比小猪好。
     生3:最喜欢聪明的小猴子啦,同样是给它一袋麦子,它却拥有了吃不完的麦子,值得我学习!
     师:换了是你,你会怎么做?
     绝大部分的孩子都同意像小猴子那么做,因为这样会有吃不完的麦子。一个孩子说,我会拿出一半的麦子先慢慢吃,然后把剩下的一半做种子,等明年丰收了就再这样做……
     三、实际运用——纵横拓展迁移
     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内容大都属于典范性或理想化的生活,对小学生极具教育意义。教师不但要善于在课堂上让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尝试语言的运用、形成语言的技能,更应由点及面,向课前课后、课内课外纵横拓展迁移,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来丰富课文的思想内容。不但引导学生读懂教科书,而且要引导他们以课文中深刻的人文内涵为营养,更科学、更健康地设想和规划自己的生活、学习、娱乐等,以远大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来美化自己的人生“形象”。一旦会灵活运用了,学生对文本的文字以及内涵的理解和记忆就已经自动完成了。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