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成就精彩课堂 细节似雨露润化艺术课堂 让教育尊严站准自己的位置———读《剥开教育的责任》
课堂分享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45期 总第4586期 2013年03月12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45期  下一期
细节似雨露润化艺术课堂
来源:海门市麒麟中心小学 作者:贺敏敏 发布日期:2013-03-12 14:38:20

     教育生活中,师生间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何发挥这些细节动作的最大功效考量着教师的艺术教学能力。“学会倾听、多元筹备、击破重点”等关键词成为艺术教学的核心要求。
     一、多元筹备,增强课堂教学的容量
     钱学森常说,他在科学上之所以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得益于小时候不仅学习科学,也学习艺术,培养了全面的素质,因而思路开阔。由此可见,我们的美术课不仅仅是单纯的看看、说说、画画,而是要细挖教材内容,丰盈课堂。
     在《鱼的纹样》一课中,我将多媒体与美术教学充分融合起来,将生活中的多姿多彩与美术作品中的巧妙构图相结合,描绘出一个逼真可爱的卡通形象。利用多媒体,逐步引导学生在“看”中感知美。课堂中展示的彩陶鱼纹样、著名的鱼纹样标识、毕加索变形的鱼等图片处处激发了学生的创意思维。
     二、击破重点,内化专业术语的理解
     在美术教学中,让孩子们画些卡通画或创意画,欣赏几幅水墨画或西洋画,做几件手工,培养绘画能手或小巧手,普及美术知识成为美术教学的重点。通观美术课堂,我们话语间经常会流露出这些字词,如:夸张、变形、高光、投影、间色、肌理、质感等词语。这些专业术语贯穿于我们的美术教学中,因此在美术教学中不能忽视这些术语,更不能避而不谈,逐一化解这些术语才能让孩子真正了解美术的精髓。例如:我在上《鱼的纹样》一课时,为了让孩子们理解“夸张、变形、简化”这三个装饰手法,我使用了渗透教学法。首先出示板书课题——用汉仪娃娃篆简书写课题“”。字体汉仪娃娃篆简的特点是在夸张变形中满足童趣,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夸张、变形,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起到一个铺垫的作用。波莉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当还有孩子不明白夸张、变形、简化的概念时,我就把生活中的鱼和图案里的鱼并列展现到同一个画面上,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很容易就能发现创作的方法。

    

     学生一下子就说出了图案里的鱼十分夸张。我再继续追问是从哪里看到的?学生很快指出了具体的一条鱼,当我再次问及:它把鱼的身体和尾巴变成一个“OK”状,还能找出不同吗?学生迅速地说出了图案中的鱼变可爱了,通过比较,学生发现了鱼的更细微的变化,如牙齿变大了、舌头变尖了、花纹简单了。通过指指点点,让学生逐一发现图案的细节变化,从而深刻的领悟了“夸张、变形、简化”的内涵及运用的要领。因此,学生在对鱼外形的设计作品中也就出现了精妙之作,如:像折纸一样的鱼外形(图1);变成鱼骨头的鱼(图2);嘴里是一条钥匙,这钥匙能打开海底宝藏的鱼(图3)。

       
                                (图1)                                (图2)                                 (图3)
     在欣赏、比较、交流中,降低了装饰方法的难度,学生感受着专业而精彩的创意组合,专业术语的生硬理解也被细细内化到孩子的作品里,创作的快乐也就随之而来。
     当我们还在为怎样上好美术课而烦恼时,我们不妨静下心来,仔细的梳理我们的理念、关注点,我们的教学中是否有了更多更广的细节关注,是否有了关注后的思考,是否有了思考后的行动。当每一个艺术教育者都能及时抚平自身烦躁的心,细细研磨更多元化的教育理念时,我们的艺术课堂才能展现雨后剔透玲珑的迷人景象,才能像丝丝春雨般滋润孩子们的艺术心田。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