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美国学者爱德加·戴尔给世人造了一座金字塔。这座塔,不是埃及的狮身人面,而是学习金字塔理论。时隔半个多世纪,我们大力提倡的自主学习,其实就是将金字塔理论付诸实践。
一、什么是学习金字塔理论
学习金字塔理论把学习方式分为七种 :
第一种:“听讲”,两周后记住5%。
第二种:“阅读”,两周后记住10%。
第三种:“视听”,两周后记住20%。
第四种:“示范”,两周后记住30%。
第五种:“讨论”,两周后记住50%。
第六种:“实践”,即“做中学”或“实际演练的学习方式”,两周后记住75%。
第七种:“教授”,即“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的学习方式,两周后记住90%。(见学习金字塔结构图)

依照学习金字塔从上而下来看,光听老师授课,只会记得5% 的内容;如果老师带着你读,只会记得10%;如果老师使用多媒体教材,通过多感官的刺激,你会记得20%;如果老师进行示范教学,你会记得30%;如果参与讨论,会记得50%;如果亲身实践,会记得75%;如果将所学教给别人,你将记得90%。
爱德加·戴尔提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前四种学习方式,叫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后三种学习方式,叫团队学习或主动学习。
二、提倡自主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我们现在大力提倡教育教学方式的改变,主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辅助者,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的知识来自于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说到底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体现自主学习,让学生能够更多地趋向这金字塔的第五、第六和第七层,即讨论、演练和实战。
从教学实践来看,讨论这种形式是比较容易操作的,也是课堂教学经常运用的一个环节。在课堂上的讨论,一般是集体讨论或分组讨论,其中分组讨论更能让每一个人都参与,在相同的目的下共同学习。进行分组讨论时,应按照教室的布局,遵循就近原则,在座次安排时教师要考虑优差的搭配,保证每组都能展开讨论。教学过程中的讨论,一般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某种解题方法、寻找解决一个问题的多种方法、对某个知识点的总结等。讨论时,教师要用高超的教学艺术和智慧去驾驭、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各抒己见的交流中,表达的积极性得到调动,思维的广度得到拓展。当然这种交流不是随意的,首先要限时,以免让讨论变成一种漫谈;其次教师要在整个学生活动中把控好全局,做好以下几个环节的工作,一是了解,掌握学生交流的进程和情况;二是点拨,在学生遇到阻塞的时候加以启发;三是引导,要掌控好学生思考的方向,避免误入歧途;四是评价,随时随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形成性评价或者发展性评价。这样的方式可以改变一言堂的形式而让课堂变得收放自如。
实际演练,就英语学科而言,演讲比较可行,适合在高一、高二阶段施行,比如一周规定一个话题,设一个课前三分钟演讲,至少可以让五个学生得到锻炼;下周再换一个话题,依此类推。例如在上Unit23 Places (地点) 这一单元时,开始学习Dialogue & Monologue前,可以提前布置演讲题目“What kind of places do you visit?” 请五位学生在课前进行演讲。而到两周后学习Unit24 Transport (交通) 这一大单元时,即可换一个话题“How do you talk about the traffic and what about the transport situation in China?”学生通过演讲这一环节,既可以对本单元所学知识有一个提前的了解,也可以提高学习兴趣。这样既训练了学生思维的聚敛度,也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独立自信的良好形象也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打造了出来。而我认为独立自信的形象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生受用的。
最后是实战,即让学生教学生。我们也有老师尝试过这种教学,事先指定一个学生去准备某一个环节的课程,给他一个或两个晚上的时间去查资料、组织, 然后第二天去做小老师。像演讲一样。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提升他们的自信心,更重要的是,为了做好小老师,学生会很认真地做准备,自己先进行深入的学习,这无形中锻炼了他们的自学能力。比如在上Unit23 Places (地点)这一单元的Passage The White House时,学生对白宫的结构和各厅的装潢比较感兴趣,老师可以安排一位学生事先通过网络和资料来收集相关的图片、结构图和视频等内容,再让该生用上课的形式展现给同学们。这样既满足了同学们的好奇心,也是另一种新颖的上课方式,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牢固掌握所讲内容。这种方式,无疑是推动他们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的助推剂。
我们改变现在的教育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多地趋向这金字塔的第五、第六和第七层,这并不代表着我们应该放弃塔尖的教学方式,听讲与阅读本身没有错,问题在于我们有没有给予学生思和悟的空间。有了思和悟,学生才能温故而知新,举一反三。在我看来,金字塔的前四层空间可以分别是听、读、思、悟。只要用心去设计,塔尖也可以风光无限。
三、依照教学金字塔理论进行课堂教学
我们的教学,应该尽量地让学生能够趋向塔基,让学生更多地自主学习,同时也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塔尖的作用,即教师的讲授。为此,我们依照教学金字塔理论进行教学活动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以英语学科为例:
1.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
基础知识是根本。没有牢固的基础知识,一切都无从人手。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基础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英语基础知识主要有单词及其发音、意思和用法等。基础知识通常比较枯燥乏味,应采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来争取较好的教学效果。
2.拓展相关知识,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有了良好的基础,便可拓展更多、更复杂、难度更大的知识,促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词组、语法、句子及掌握短文的解读能力等。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和机会,促使他们在新事物面前主动探究,自主学习,从而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综合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加强
有了坚实的基础和广泛的知识积累还不够,更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加强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及语言的表达能力,使学生能把所学的知识综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应用能力。例如,可以采取如下几种方式来进行教学活动:
(1)问答(Asking and answering questions)
这个方法简单快捷,虽然是普通的方法,但作用不可小觑,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比如在学习 Passage The White House 时,当第一遍课文录音播放结束,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时,可以通过问答的形式来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进一步的掌握。如“How often does the White House open?”“Where does the name of The White House come from?”“Where can one get a free ticket to visit the White House?”
(2)对话(Making a dialogue)
精心设计一个对话情境,由学生以双人或多人的形式展开。还是以Passage The White House为例,当学生在了解了白宫的开放时间以及对外开放的房间后,可以组织学生以双人的形式进行对话。假设一位学生是白宫参观的导游,另一位是游客,以对话的形式,由导游向游客来介绍白宫。
(3)小组活动(Group—activity)
既增强了知识的运用能力,也培养了团结协作的团体意识。小组活动的形式多样,可以词汇接龙,或就某一话题进行讨论、辩论,还可以对某一段情节、某一个故事进行模仿或表演。
(4)表演(Acting out)
可以采用课堂情景剧的形式,布置学生在课堂上表演,这种形式,可以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例如,在学习Unit24 Transport (交通)的第三段对话时,学生学习后可以设计一个小组活动,将全班同学分成6组,每位同学分别扮演 driver, Jerry, the official, an athlete and a subway staff,通过小组活动将所学的对话进行表演和补充,从而巩固所学知识。
(5)讨论和辩论(Discussion and debate)
增强学生英语实践能力,除了上面形式多样的活动外,还可以采用讨论和辩论的形式作为较高水平的拓展尝试。这种方式难度大,要求学生有较多的词汇量、较丰富的知识及概括语言和表达思想的能力。
4.巩固知识和技能
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必须要巩固才能得到长久保持。这包括两方面,一者是教师,一者是学生。学生在于自觉地复习和平时的操练及应用,所谓用进废退,只有多用才能巩固和提升;教师在于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学生巩固英语学习的成果,布置适当的分等级分难度任务,推荐课外读物等。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充当一个启发者和组织者,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教给他们复习方法,让他们进行自我思考、自我归纳和自我巩固,使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和练就能力可以稳固并长久地维持下去。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金字塔”模式只是一个框架, 一切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都可以加进来,坚持多种方法有机结合,使学习变成一种乐趣,使学生真正做到乐于所学,学有所用,真正成为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