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活化教学在小学信息课中的运用 以数字化技术推动课堂教学的创新
E教教学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46期 总第4595期 2013年03月26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46期  下一期
浅谈生活化教学在小学信息课中的运用
来源:泰州市实验学校 作者:唐进晔 发布日期:2013-03-26 14:36:09

     关于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论,有很多的教育家提过。大教育家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曾说过“教育是生活的需要”,陶行知先生也指出“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等,这些理论均为我们阐明了生活和教育的关系。教育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最终归宿。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同样需要生活化的教育。小学的信息技术课堂应该是丰富有趣的而不是枯燥无味的,应该是有声有色的而不是单调乏味的。在课堂上积极运用生活化的教学,让信息技术主动走进学生的生活,让他们自己体会信息技术“从生活中提取,用到生活中去”,从而让孩子们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一、发挥生活化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创造性思维最显著的特点是能够提供新颖独创而又有价值的思维成果,由于信息技术教学摒弃了传统学科中所形成的常规思维模式,多媒体的形象教育和网络资源的丰富对学生来说非常具有新鲜感,学生的学习欲望能得到极大的激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计算机的知识是比较抽象的,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对于这些抽象的知识点,如果照本宣科或者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教授,结果是很不理想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尽量将抽象的知识生活化、趣味化,这样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提高了学习兴趣,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激发。
     例如在学习《建立个人博客》一节时,可以这样设计: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把学生对网络学习的兴趣、激情引向课堂中来,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有目的地浏览课堂学习任务。如在课前的导入部分,可以这样引导:“我们已经跨入了信息时代,我们不仅可以通过互联网收发电子邮件,而且还能在网上建立自己的家园,同学们感兴趣吗?今天就请大家来做一名小建筑师,一起建立自己喜欢的家园吧。”在教师介绍和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学生对“博客”两字已经有了初步概念后,可以顺利引出“如何注册博客”“如何发表博文”的教学任务。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激发,思维活跃敏捷了,完成教学任务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拓展生活化教学的灵活性,激发学生自主创新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老师善于利用。”如今的信息技术教材,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开放性,一节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老师可以设计出多种教学形式。而生活化教学最大的好处就是资源的丰富多彩,灵活多样。教学本身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将源源不断的生活资源灵动地引入课堂,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激发了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愿望。
     例如在学习《认识Word》一课时,该课是文字处理的第一课,同时作为Office办公软件之一的文字处理软件也是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基础知识。从内容上看,本课主要让学生熟悉Word窗口的组成、Word软件的打开、保存及关闭等。这些基本知识对学生的后续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为Word窗口的组成与后面Powerpoint窗口的组成相差不大,同样Word文件的新建、修改、保存等与后面软件的学习也异曲同工。因此学好了这些基础知识,对后面入门学习的辐射性是不言而喻的。从课程安排看,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画图和写字板的使用后开设的,学生对软件的打开、使用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所以上课前,可以直接步入主题,介绍Word软件与Office套件的关系及发展史,让学生明白文字处理软件与其他软件的区别与联系之处,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三、放大生活化教学的实用性,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强调,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联系生活,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信息技术。同时学生在生活中积极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又会对信息技术的学习产生二次需求,这样的良性循环使得信息技术的学习真正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因此在教学中应一方面让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另一方面还应使学生在信息技术的熏陶中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学习《美化文章》一课时,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学习使用艺术字和自选图形美化文章。如果单纯地仅将教学内容放在学生学习艺术字和自选图形上,那可能就比较片面了。因为本课时的安排,实际上考查的不仅仅是两个知识点的学习,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体验Word在加工、美化方面的优势。
     因此在教学时,可以这样设计:首先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分别掌握艺术字的插入、设置及运用,然后可以通过对比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自选图形的使用。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点后,都有点跃跃欲试了。这时可以顺势引入一个实践环节,运用所学的任务为正在开展的学校英语节设计一个节徽,要求能够贴近主题、设计新颖、图文并茂。这既能当堂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信息技术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学生成长的舞台、品味生活的“梦想剧场”。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开展生活化的教学,从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素材中,设计出对学生的知识、情感、意识产生强烈刺激或构成挑战的问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构建“以学生为本”、灵动高效的信息技术生活化课堂。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