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活化教学在小学信息课中的运用 以数字化技术推动课堂教学的创新
E教教学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46期 总第4595期 2013年03月26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46期  下一期
以数字化技术推动课堂教学的创新
来源:常州市武进星辰实验学校 作者:史亚玲 发布日期:2013-03-26 14:38:12

     随着信息技术、科学教育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给教学带来了新的理念。这种理念以数字化为先导,能较好地推动课堂教学的进程,改变“我讲你听,我问你答”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协调发展,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目前的课堂有部分学生处在半梦半醒间,神情倦怠,内心浮躁。但他们一旦面对电脑,总是那么兴奋不已。计算机游戏对充满好奇心的孩子们来说,瞬间的变化吸引了他们的眼球,无法预测的结局总有一种新鲜和刺激,一路闯关的喜悦会让他们痴迷陶醉……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以数字化的理念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也会像玩游戏一样沉迷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一、营造一个网络环境
     在日常的教学中,网络教育有显形的也有虚拟的,在数字化理念的推动下,我将学生带到网络中,引导他们用自己的头脑建立数据库思维、程序思维、链接思维和复制思维。在语文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拍微电影,借助数字化理念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让更多的学生沉浸在学习的环境中。好的语言文字是一幅画,一段完美的电影,是有声有色的画卷。文字借助学生细致的思维描述,就能像电影画面一样呈现出来,让学生为自己的阅读着色、插播声音、绘就场面,从而体验到阅读的快乐。
     例如我在讲《青海高原一株柳》时,让学生想象这株柳树的成长经历,推测它如何壮大起来的艰难历程,以电影的形式勾画一幅幅壮观的风景图画。学生饶有兴趣,全员参与。从初春发芽的那枚柳絮看去,在春风中摇曳成一排柔柳,紧接着一场暴风雪袭来,刚睁开黄绿眉眼的柳条折断了枝,有的连根拔起,风雪掩埋了柳叶春天里的梦境,那些幸存的柳树在春阳中摇成一阵柳烟,夏天成了高原的一方风景,可持续的干旱让几乎所有的柳树枯萎了枝头上的那些新鲜的柳叶,只有这一株柳树挺立在青海高原上……
     学生在头脑中编程,用心地绘制着电影脚本,用这种电脑的程序性思维能让学生倾心尽力地沉潜在学海之中。教学中再引导学生将可感的文字形成画面,以电影脚本的形式加以重建。教学是一种艺术,是不断发现的过程,我们在一个相对开放的空间就会不断地发现受教育者特异的天赋性情,加以适度的引导,使之朝着更特异的方向发展。让学生有个性地去创造性的学习,形成自己处理问题的习惯,让思维向纵深的方向拓展。
     二、改变一种学习模式
     以数字化理念来推动课堂教学的进程,使学生更自主地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自主表达交流,自愿展示学习成果。在日常的教学中大部分学生不太愿意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一是因为学生在短时间里语言难以重组;二是被迫回答问题,学生不可能多方面多角度地展示自己的思维;三是对回答问题的本身失去兴趣,对猜测老师的心理感到厌倦。而新的学习模式是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与文本对话,在表达自己时释放一种激情,完全是一种自然的学习状态。
     例如我在讲《郑成功收复台湾》时,让学生像郑成功一样布阵,为战斗场面设计模拟战况。孩子没有见过真实的战争场面,但是他们对电脑游戏很热衷,对点将布阵很熟悉,在游戏中他们个个对冲关斩将,设计机关,补给军需很拿手。在教学中我让他们成为郑成功,学着郑家军的样子修造船只,聚集粮草,操练海军。在游戏版的设计中感受到郑成功的机智非凡,悟出语言文字的魅力。同样《卢沟桥的烽火》一课,我也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为英勇的抗日军民设计战斗场面——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学生喜欢在自己模拟的战斗中拼杀,在表现自己英勇无畏中体会战争的残酷,英雄的坚韧。
     这样的学习模式,教师站在和学生完全平等的地位上,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把学生引领到适合他们创造的界面和前沿,指给他们一个大致的区域和方向,并且导游般地告诉他们一些被认为最新的途径和方法。数字化环境让教育的思想、行为,不再是简单的传承复制,而是在传承的基础上有所创造、有所发展。
     三、构建一个展示平台
     数字化教学理念总是伴随着一些有效的数据进行的,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能参与汇报交流的同学不超过10%,大部分学生都是听众。数字化理念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大的展示空间,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所有的学生都能与文本平等对话,呈现出一种自然的教学状态。
     比如我在教学《青海高原一株柳》时,引导学生画出思维阅读“树”。有的学生从柳树的品格入手,找出了“神奇、望而生畏、伫立”;有的学生从柳树的长势入手,写出“覆盖、粗实、坚硬”;有的同学则从作者的赞叹入手,写出“生铁铁锭、苍郁、锻铸”;还有的同学从自身的体验入手,写出“顽强、不可思议、奇迹”等。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不同,所寻找的阅读路径也不同,但每个人都为伫立在青海高原的这株柳树而心生敬畏。
     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应该是多元的,我们需要给学生留下一个向往并感兴趣的探寻时空,这是教育的良知,也是教育者应有的智慧。让每个学生成为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不再被老师“挟持”着穿过一处处狭窄的巷道,让他们不再为学习感到疲累而压抑。以数字化的理念来设计课堂,为每节课预计出无限多的可能性,引导学生朝大致预想的方向前行,过程中不断地调整学习状态,在有一个明晰的主线的前提下,一切都因学生的课堂表现而“见风使舵、灵活导航”。
     四、树立一种思维理念
     数字化的思维理念能让动静结合,我在讲语文课时,常让学生给自己的阅读着色,这是一个透过语言文字去揣摩意境的过程。比如《三亚落日》中夕阳的变化,引导学生为自己的阅读着色,让学生从静观生成一种动态的探究,激活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树立一种动静结合的观念,让学生更能沉浸于书本,更能安定浮躁的心绪。
     自古以来,我们说到读书都会想起——静水流深,其实动也是一种学习状态。就拿动来说吧——动可能分境动、身动、心动等等。因为现代社会什么都讲究“更快、更高、更强”,社会是在大起大落的动态中发展的。所以,如果用古时以“静”为主的方式培养学生,他们就会“很缓慢、很低调、很柔软”,虽然这种“慢、低、柔”也是一种人们想要的生存方式,可真要这么生存,就可能很不适应社会,从而陷入生存的重重困境之中。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数字化理念让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建立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树立一种正确的学生观。尽可能的使教育者的施教不拘泥于琐细而过于具体,给受教育者留下足够大的自由余地,在引领中充分体现教育的强大功能。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