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举办“网络与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实验项目”专题研讨展示活动 扬州网上结对将覆盖全市所有城乡学校 镇江江滨实小签约“长三角网络结对学校” 安徽省安庆市现代教育技术专家组来我省调研学习 苏州校园网络电视台正式开播
E教江苏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48期 总第4609期 2013年04月23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48期  下一期
扬州网上结对将覆盖全市所有城乡学校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3-04-23 11:44:19

     近年来,扬州市城乡学校网上结对工作扎实推进,有力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为了进一步巩固城乡学校网上结对工作成果,加快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入开展城乡学校网上结对工作的通知》要求,扬州市启动第五批城乡学校网上结对申报工作。
     网上结对今年全覆盖
     2009年起,扬州市教育局开始牵头实施“城乡学校网上结对”工作,首批26对62所学校签订了网上城乡结对协议。结对后,城乡学校通过一根网线实现了城乡学校的全方位互动,教研、备课、听课……很多环节在网上实现了共享。近日,该市教育局发出通知,启动第五批城乡学校网上结对申报工作。据了解,此次城乡学校网上结对采取自愿配对和教育行政部门牵线搭桥两种途径,组织本区域内优质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确保所有未参加网上结对的城乡学校都有一所结对学校。这也就意味着,第五批学校结对之后,网上结对将覆盖全市所有城乡学校。
     先行学校扩宽网上结对
     近4年来,扬州市除了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在网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扩大,很多先行的城市学校也在更广的范围内参与网上结对。
     3月18、19日上午,扬州市梅岭小学部分语文教师在楠苑会议室参与了“长三角”网络结对学校小学语文网络直播研讨活动。这次参与研讨的是长三角地区的各网络结对学校,除梅岭小学之外,还有舟山沈家门第一小学、上海广灵路小学,以及市内各结对兄弟学校。研讨的六节课全部由舟山沈家门小学的老师执教,采用客户端口对接,其他学校进行现场直播,教后互动的形式开展。网络直播过程中,老师们听课认真,课后积极参与讨论,网络平台让校际间的教学研讨成为一种非常便捷的方式。老师们足不出户,最大程度地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多方的互动也开阔了教师的眼界。像梅岭小学这样尝试与长三角地区学校结对的学校,在扬州不止一家。去年,扬州的部分学校还将网线连到了新疆新源,和那里的学校共同成长。
结对过程中闪出“金点子”
     经过几年的摸索,城乡学校网上结对的目的,不再是简单的资源共享,而重在影响管理者,改变教师,加快教师观念的更新和转变。
     2011年,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中心小学、樊川中心小学、张纲小学、双沟小学、砖桥小学5所学校通过网络成了共同发展体。在网上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有人提出,“何不把名师工作室搬到网上来?”这个大胆的想法,让5所学校的老师都尝到了甜头。仙女镇中心小学建立了名师工作室专题网站、组建了名师工作室QQ群,吸纳结对学校青年教师为网上成员,构建成为一个较为完善、新型的名师工作室网络发展联盟。
     在网上深度结对的过程中,各个学校都结合校情迸发出各式各样的“金点子”。班会课、外教课、新教师课堂等等新颖的形式都搬上了网络,一根网线不仅带给学校教师很多新理念,更带给老师们很多新思考。 江苏教育网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