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鹏正举写辉煌更盼稚羽击长空 俯视 平视 仰视
学校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51期 总第4632期 2013年06月04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51期  下一期
俯视 平视 仰视
来源:苏州科技城实验小学校 作者:刘琴 发布日期:2013-06-04 14:01:49

     镜头:一位六年级老师在上课中讲到红军长征时粮食短缺,饥饿难耐,大家不得不以皮带充饥。一位学生好奇地问道:“那他的裤子怎么办?不会掉下来吗?”教师立即变了脸色,厉声道:“你怎么能说这样的话?你是什么思想?”吓得那位学生颤颤惊惊,上课也听不进去,并且再也不敢随便提出问题了。
     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一幕?这和我们教师的传统观念不无关系。笔者想就此案例,谈以下几点。
不必俯视
     教师之所以为教师,是因为担负着教育下一代的责任,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从学识上讲,我们教师在某方面知识储备上占有绝对的优势,我们自己也常说这是“一桶水和一碗水”的关系。从知识含量上讲,教师的“居高临下”是好事,但怕就怕在我们太把自己当“教师”,这个“师”就同孟子所说的“人之恶在好为人师”中的“师”一样了:自以为是,高人一筹,这就从心理上对学生有俯视之意。我任教高年级的语文,就经常对学生说:“你们真的很了不起,你们在很短时间内完成的数学题,我要用很长的时间才能做得出来。”这不是一句虚假的恭维,我是真心的认为学生在这方面比我强许多。其实事实本就如此,小学的知识我们教师大都能够解决,可是到中学、到大学呢?我们是不是还比学生“高一筹”呢?好多时候,学生会玩的我们不会玩,学生会唱的我们不会唱,因此,我们没有“俯视”学生的资本。我想把“弟子不必不如师”这句话再改一下:弟子当优于师,这才是教师该有的最佳心态。
     坚持平视
     我很喜欢幼儿园老师上课的样子——坐着上。这样老师就和孩子们在同一个视角、同一个高度,充满亲和力,孩子们当然乐意和老师在一起,参加各种活动。我在好多观摩课中看到过这样的情景:当老师在学生中间巡视时,他们会蹲下来仔细听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者与孩子们一起讨论。大家都赞赏教者的技法如何高超,我却更为赞赏他们把自己放到和学生同一高度的对话方式上。一个“蹲”,拉近的不仅是和学生身体的距离,更是心理的距离。这就是一种意识,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意识,热爱学生的意识,一个连学生都不爱的教师,无论如何也不能与教学技能高低扯上关系。
不妨仰视
     每一个教师都应当清醒地知道,教学的目标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地探求思索并明智地驾驭实践的态度和方法,掌握有效的解决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学生提出问题,说明他们学会了思考问题而且养成了不懂就问的习惯。这种精神应该受到鼓舞,不应该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使其对问题无论难易与否,都一概不敢请教。一个好教师能够告知他的学生关于许多问题的答案,但是最好的教师是能够不说话,而帮助他的学生自己去思考出答案;一个好教师是热情亲切的谈论家,但是最好的教师知道,当他的学生争取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他们的思想观点时,即使是尖锐的问题,也应当保持镇定和忍耐。一个好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但是最好的教师是能够不耻下问,把学生也当成自己学习的榜样。
     教师的漠视与发怒,会严重扼杀学生的想象力,使其不敢往其它方面发散思维,只会一味因循着老路,套着固定模式发展。久而久之,对于讲过的问题会知道得很清楚,对于其它不同类型的则什么也不会。我们不能让学生在儿童的时候,创造性思维就被泯灭了。
     新课程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仰视你的学生,爱你的学生,尊重你的学生,尊重他们的思想,尊重他们的发现,尊重他们的知识,尊重他们的才能,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才能营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在教学工作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