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行知精神———读《中国教育家评传》之《陶行知》有感 多媒体教学让孩子爱上英语课堂———记一节小学英语区公开课 “木”字教学
教海探航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52期 总第4639期 2013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52期  下一期
多媒体教学让孩子爱上英语课堂———记一节小学英语区公开课
来源:连云港市东港小学 作者:祝家彩 发布日期:2013-06-18 10:28:24

     以前学校的教学资源条件有限,上课很少用电子课件,用的最多的是录音机、挂图、卡片。现在学校争创现代化学校,我们学校也不甘落后,学校鼓励并补助我们购买笔记本电脑,争取用多媒体课件上课。为了让我们尽快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这学期,校领导让我用多媒体课件上一节区公开课。这真是既让我欢喜,又让我有点担忧。
     一、公开课,承载了许多意义
     最近,我连续听了各地英语优质评比课,尤其是省教育学会在常熟市石梅小学举行的省优质课评比,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各位老师上课都运用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而且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听课回来正好赶上学校对外开设公开课,校领导要求让我试上一节,虽然只是小小的区公开课,但这对于刚走上教坛不久的我来说却是意义重大。我暗下决定,为了自己的目标,为了不辜负大家和领导对我的期望,我要把这次听课所学全部展示给大家,我要把压力变为我前进的动力。
     二、精心的准备,精致的设计
     在确定好课题《3B Unit8 I’m hungry》A版块后,我就开始精心准备。研究备课手册本课时的教学设计,上网查阅与本课时有关的图片、教案、课件,回忆、总结听过的优秀教师的课的优缺点,尤其是多媒体课件上的闪光点。经过深思熟虑,我写好了一个大致的教学设计。备课时间不长,但课件却花了我两天时间,设计背景,寻找图片,选择音乐,这些简单的内容虽然很快就能够完成,但为了效果我还是不断地修改,花费了许多时间。紧接着忙试讲,试课件。公开课结束后,虽然累得筋疲力尽,但我很有收获。
     三、教后感想
     1.这种教学有利于尽快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在上课后几分钟之内,学生们总是无法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但是如果能在这短短的几分钟之内,展示一些有趣的东西,那么他们的注意力就会很快地转移到课堂上来,此时多媒体很好地充当了这个角色。在上课的前几分钟,我播放教材配套的动画音乐《Hot Cross Buns》,学生们不由自主地瞪大眼睛观看,甚至情不自禁地跟着唱起来,他们完全沉浸在英文歌曲中了。学生学习有了兴趣,老师上课就容易了很多。现在与书本配套的动画、儿歌很多,每天课前播放一首,几节课下来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唱了。
     2.多媒体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刺激学生的思维
     小孩子都喜欢美好的事物,如果能将生活中美的因素引入到实际教学中,那么孩子们将会更快乐地学习英语,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多媒体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教学手段,它能将声音、文字、图像很好的结合起来,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英语的独特魅力。例如教学狗(dog)这一单词时,简单的玩具实物固然有作用于教学,但多媒体课件中活泼可爱的小狗形象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创设语言情景
     其他的教学媒体比如录音机、录像带等等,他们之间是独立的,是无法整合到一起的,所以就会导致教师在教学中有忙乱现象,然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却能很好地将它们的功能结合在一起。例如,本节课为了引出食物类单词,我用课件呈现了一个超市情景图。在教食物单词时,让学生分组戴上食物头饰,根据教学光盘表演歌谣的内容,使英语歌谣变成了配乐情景剧。他们在所创设的富有生活气息的语言环境中表现积极,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英语的主动性。
     现在所学的牛津小学英语A版块就是一个情景对话,有现成的配套动画和录音,教学很方便。多媒体教学使原来单调的书本阅读形象化、生动化。当然多媒体不是万能的,也有一些注意事项:首先教师要明确教学目的,课件虽很光鲜,但也要有重点;其次课件的设计要多样化,不能太过于死板;最后教师要对多媒体的使用程序特别熟悉,因为课堂时间有限,不熟悉则会手忙脚乱,影响上课的节奏。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