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书香快乐读书 浸润书香快乐读书 管理处处皆学问 管理处处皆学问 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探究
创新教学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54期 总第4682期 2013年09月17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54期  下一期
浸润书香快乐读书
来源:新沂市港头中心小学 作者:张敏 发布日期:2013-09-17 10:48:10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在课堂教学中,不光教师要示范朗读,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乐于读书,有感情地朗读。这样不但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目标定位得适度、具体、明确,还能真正体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价值。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已成为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兴趣,真正达到让学生浸润书香,快乐读书呢?针对平时教学中存在的现象,我想从这几方面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是如何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
     一、以读代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俗话说,读书百遍其意自现。为此,我采取以“读”为主,以“讲”为辅,通过教师的精心指导,把时间充分让给学生去读。通过读,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字、词、句,从而理解课文,把握课文的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教学《掌声》一课,在引导学生理解英子的“忧郁”和“犹豫”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谁能读出英子的忧郁语句?”“谁能读出英子的犹豫语句?”“谁又能读出英子变自信的语句?”“你想对英子说些什么?”通过这些问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纷纷举手试读。在读与评读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第一次掌声是什么,体会到掌声“骤然响起”“掌声热烈而持久”“掌声里英子留下泪水”的意义。这样一来,“读”代替了老师所谓的分析提问,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让学生加深了印象,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审美能力,岂不是一举三得?值得一提的是,在教学中应避免单一形式的朗读,防止学生产生厌烦、乏味情绪。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读,如个人读、男女生分读、齐读,大声朗读、轻声自由读……通过不同形式的读,真正做到以读生情,以情促读。同时,可以配备优美的音乐,肢体表演等,既能烘托课堂气氛,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小稻秧脱险记》时,我选多名学生分别扮演小稻秧、杂草、喷雾器大夫,同时让三位学生分角色朗读。那节课每位同学都跃跃欲试。 
     二、读中感悟
     宋代朱熹说:“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读与思结缘,教师要善于向学生提出指向性的问题。如在教《徐悲鸿励志学画》这篇课文中“徐悲鸿为什么励志学画”时,首先让学生反复朗读第二、三自然段,然后抓住那个外国学生说的话,组织学生讨论那个外国学生为什么会出言不逊。“徐悲鸿是怎样励志学画的?”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朗读体会,如“每逢节假日”“常常”“一整天”等体会徐悲鸿“不知疲倦”“潜心”提高画技的刻苦精神。“徐悲鸿励志学画后结果如何?”如通过词句“功夫不负有心人”“轰动”来体会。这样,课文含义理解得准确、深刻,学生获得的感受越强烈,朗读时感情的表达就越充分,学生的感悟也进一步升华。

     三、以读促写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完全符合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关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正是读与写关系的最好说明。阅读是为了更好地锻炼写作能力,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学会语言表达。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在课文中积累优美句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我们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该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引导学生浸润书香,快乐读书,提高学生以读促写的能力,在“读”“写”之间寻找结合点,让我们的孩子能够更好地运用语言文字,为母语的传承和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